国庆前夕基金限购潮:低风险产品节前“关门”节后“开门”
临近国庆长假,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发布公告,对旗下低风险产品实施限购或暂停申购,并明确将在节后恢复申购。这一措施旨在防范假期前后资金流动对基金运作的冲击,确保基金运作的平稳性,基金限购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限购基金类型涵盖货币基金、中短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做法已成为市场惯例。由于假期前后资金进出高度集中,往往容易引发基金规模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存量投资者收益与产品运作稳定。节前“关门”、节后“开门”的安排,不仅体现了管理人对流动性风险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存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在此背景下,节前“关门”、节后“开门”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常用的安排方式。多类低风险产品已陆续披露节前限购安排,如中短债基金、货币基金、同业存单基金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限购措施,以应对假期前后的资金流动压力。
多类低风险基金提前“关门”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庆假期临近,自9月下旬起,多类低风险产品已陆续披露节前限购安排。
中短债基金已经启动限购。汇安基金公告称,汇安中短债债券自9月24日起对单个账户单日累计申购金额超过10万元的部分实施限购,直至10月9日恢复。湘财基金旗下湘财久盈中短债也自9月26日起限制申购,单日单个账户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至10月13日恢复。
货币基金同样发布“限购令”。例如,长江资管旗下的长江乐享货币自9月25日起对单日单个账户申购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不再受理,并将在10月9日恢复,以防范节前大额资金集中涌入、节后迅速赎回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同业存单基金方面,汇丰晋信基金发布公告,旗下汇丰晋信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自9月29日起暂停申购,10月9日恢复。作为典型的一类中低风险工具,节前限购凸显出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短期流入压力的防范。
此外,金鹰添盈纯债债券等产品实施了类似的限购安排。整体来看,从货币基金、中短债到同业存单指数、纯债产品,节前关门的趋势已逐步覆盖整个低风险产品序列。
提前应对,防范流动性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基金公司的限购细则各有差异,但目的高度一致:在节前资金流入高峰期进行规模调控,节后再恢复正常,以此平滑资金曲线、稳定运作环境。这一措施对于维护基金运作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运作逻辑来看,低风险基金之所以在节前集中限购,主要是基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流动性压力。节假日期间,市场交易安排受限,基金经理难以及时将新增资金配置到合适的资产中。如果节前有大量资金短期涌入,节后又集中赎回,势必加大基金的现金调度压力。
其次是收益摊薄问题。假期前的大量新进资金,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匹配资产,可能导致基金整体收益率下降。对于原有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其收益被摊薄。因此,多数基金公司会选择在节前提前“关门”,避免大额申购对存量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行情有所回暖,部分资金重新流向股票型基金,风险偏好出现修复。不过,短期避险与资金管理需求依然存在,特别是在长假背景下,投资者仍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短期停放在低风险产品中,寻求稳健收益。业内人士指出,节前限购有助于降低风险,确保节前节后资金运作平稳。
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计划利用假期配置货币基金、中短债或同业存单产品,应合理安排申购和赎回时间。预计随着假期临近将有更多产品发布类似公告,投资者可以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