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行情”一周年:主动权益基金“翻倍基”涌现,长期配置受关注
从备受市场质疑到“翻倍基”批量涌现,主动权益类基金市场表现强劲,自去年9月24日开始到现在,许多产品都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折射出公募行业的韧性,也吸引了众多基金投资者的目光。这不仅展现了主动权益基金的实力,更凸显了其在市场波动中的稳定表现。
不仅如此,平均收益率方面,现阶段的主动、被动型产品的差距并不明显,市场也在进一步关注主动型基金的长期配置价值。毕竟,此类基金更加聚焦市场当中的细分优势行业以及好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翻倍基”批量涌现
今年以来,沉寂多时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翻身,年内超九成主动权益基金斩获正收益,业绩翻倍的产品批量涌现。自2024年9月以来,A股与港股呈现多板块轮动上涨态势,红利、人工智能、银行及创新药等先后表现活跃,市场情绪得到提振。随着市场回暖,过去几年遇冷的主动权益基金重回投资者视野。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从去年9月24日开始,已经有42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112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区间业绩超过100%,主要来自投资实力较强的头部公募。

普通股票型基金近一年头部业绩产品统计(来源:Wind)

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头部业绩产品统计(来源:Wind)
在本轮行情中,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和以创新药为代表的医药板块涨势强劲。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从去年9月24日以来的涨幅分别为134.77%、62.88%。从近一年表现较好的主动权益基金来看,有不少也是因为把握住了医药或科技板块机会。比如今年涨幅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医疗医药行业主题产品占比过半,名称普遍带有“医药”“医疗”“健康”等字样,还有部分产品底层资产也投向医药医疗板块;此外,还有部分科技、先进制造主题基金或主要投向电子、通信等板块的科技成长风格产品。
尽管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仍处于修复前期回撤的过程中,但是短期业绩显著回升,正持续助推基金长期业绩稳健增长。从净值接近“腰斩”,到快速修复并创历史新高;从连续3个年度亏损,到突然逆袭上涨并创净值新高今年以来,不少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走出困境,上演业绩翻盘的大戏。Wind数据显示,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在近一个月创出历史新高。不过,业绩层面的短期向好与基金发行市场的局部活跃,仅仅只是重塑投资者信心的开端。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若想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 “丰收季”,仍需着力弥合“一旦回本就赎回”这一信任鸿沟。一方面,要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持有人收益;另一方面,需推动发行市场的短期热度沉淀为源于深度信赖的长期资金供给。这一过程,不仅是市场情绪的逐步修复,更是资产管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生态格局的关键之举。
主动与被动型权益类基金近一年难分伯仲
从业绩均值来看,从去年9月24日到今年9月18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的期间业绩均值已经非常接近。Wind统计显示,上述期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均值达到59.55%,偏股混合型基金达到58.57%,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达到60.21%。事实上,“主动战胜被动”一直是公募基金行业的追求和目标,可受困于行情的制约,公募基金的主动型产品业绩在过去几年间备受外界质疑。但是从“9·24”行情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主动型产品让投资人重拾信心,且这样的信心在2025年更加充足。
根据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的统计,2024年A 股市场虽明显反弹,但结构化行情进一步深化,主动型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挑战显著加剧。仅13.4%的主动基金在2024年战胜了偏股基金中被动基金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这一比例较2023年骤降52个百分点。受到2024年所拖累,三个偏股基金组别中主动基金最近三年战胜率也均降低至50%以下的水平。但从另一方面看,三个偏股基金组别中,主动基金在长期维度的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普遍高于同组别的被动基金。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基金长期维度较高的超额收益主要源于中国市场早期的显著超额收益。因此,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受行业周期性的影响虽然偏大,但市场上并非没有业绩长期突出的主动偏股型产品,这也说明主动型产品也有其独特优势。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应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建立更广域和灵活的资产配置框架;而从投资者来说,不应该把短期的基金业绩作为居民理财长期投资的判断依据,更应该从中长期选择契合自身投资理财需求的好产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9·24 行情”一周年:主动权益基金 “翻倍基”批量涌现,长期配置逻辑成关键)
(责任编辑:43)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