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科创债ETF首日售罄,科创债ETF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网络 2025-09-16 09:01:08
基金 2025-09-16 09:01:08 阅读

  时间回到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开启首发,短短一天时间,全部宣布结束募集,成为10只“日光基”。按照单只基金30亿元募集上限计算,首批科创债ETF单日“吸金”300亿元,引爆基金发行市场。在成长赛道崛起的当下,科创债ETF的市场热度超出预期,原本预期债权类资产吸引力下降,但第二批科创债ETF再度出现“一日售罄”的情况,展现出科创债ETF的强劲市场表现。

  9月13日,万家、天弘、大成、泰康、国泰基金五家公募机构宣布旗下的科创债ETF提前结束募集。此次发行再次延续首批发行时的热度,全部产品实现“一日售罄”,多只基金募集金额接近30亿元募集上限,以此推算,合计“吸金”约达4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首批上市的10只科创债ETF最新规模已超1230亿元,加上第二批产品扩容,科创债ETF整体规模突破1600亿元大关。

  第二批科创债ETF一览

  数据来源:Wind 银河证券研究院

  首批产品已突破千亿大关

  市场也有投资者担心,或是一部分“过桥”资金,撑起了科创债的规模。但从数据来看,这个观点目前并不成立。我们以跟踪中证AAA科创新公司债的首批6只基金为例,这些基金规模均超过了100亿,比起上市之初,规模都有大幅提升。其中科创债ETF嘉实(159600)规模更是接近200亿,整体规模增长超650%。

  首批跟踪中证AAA科创新公司债的ETF规模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2

  如果我们参考首批科创债ETF上市前后市场变动可得出以下经验,一方面,确定性的增量资金流入有望为科创债ETF成分券带来结构性的利差压缩机会;另一方面,建议关注挖掘尚未被存量ETF充分覆盖的指数成分券,其有望受益于新一轮被动资金配置带来的估值提升。此前,首批科创债ETF的发行成立,被动资金的集中流入是驱动其成分券超额利差在1-2个月内大幅收窄近9 BP的主要因素。本次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的集中发行,预计将带来370-420亿元规模的增量资金。在相似的机制下,随着新发科创债ETF于9月12日发行后进入集中建仓配置期,其成分券的超额利差有望再度迎来一轮压缩行情。

  三种科创债,选哪种好?

  本轮14家公募基金集中申报首批科创债ETF,其中,10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三个指数成分均以高评级、央国企为主,信用资质整体较好。主体评级均为AAA,中证和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还要求隐含评级AA+及以上。虽然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对隐含评级没有限制,不过目前成分券隐含评级AA+及以上余额占比也高达87%。从覆盖面看的话,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包括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符合条件的公募科创公司债,样本范围最广,6月末成分券有810只,余额为10570亿元。因此也是本轮ETF跟踪最多的指标。

  而从市场表现看,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整体的市场表现就要优于中债综合全价指数。其近3年的收益率为3.99%,而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仅为0.87%。

  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与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市场表现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9.12

  而若是三个科创债指数横向对比,2023年初至2025年6月末,AAA科创债指数总收益为13.11%,折算年化收益为5.10%;沪AAA科创债指数总收益为13.26%,折算年化收益为5.15%;深AAA科创债指数总收益为12.12%,折算年化收益为4.73%。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这两个指数的收益率会稍高一些,但是都强于当下主流债券指数。综合来看,在政策红利下,科创债市场空间广阔,科创债ETF作为科技领域债券的唯一指数化工具,其长期配置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有望持续凸显。同时,科创债ETF工具属性灵活,兼顾收益性与流动性,适配投资者稳健型需求,这也是科创债ETF吸引大量资金的重要原因。

  根据统计,科创债目前的存量规模已占到信用债总规模的7%。伴随政策的利好,科创债的流动性也不断改善,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无论是从基金管理人角度还是从投资者角度看,各方均有动力积极参与科创债ETF的发行与投资布局。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再度买爆!第二批科创债ETF全部首日售罄,产品为何如此“吸金”?)

(责任编辑:137)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