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行业‘反内卷’成效显著,非车险‘报行合一’或四季度落地
财险行业‘反内卷’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这一趋势正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险企半年报显示,国内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均有显著下降,其中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显示出行业在成本控制上的显著进步。目前非车险‘报行合一’正在酝酿实施,这一政策有望在明年对非车险效益带来正向影响,进一步推动财险行业的稳健发展。
业内认为,行业‘反内卷’将在未来带动财险市场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上市险企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承保效益均实现较大增长。综合成本率是观察财险公司经营质效的核心指标,低于100%代表承保端有盈利,成本率越低承保利润率越高。从上半年情况看,平安产险和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已降至96%以下,是近年较好水平。
具体而言,上半年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16.99亿元,同比增长53.5%;综合成本率为95.3% ,为近十年最好水平,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平安产险上半年承保利润79.78亿元,同比增长125.9%;整体综合成本率 95.2%,同比优化 2.6 个百分点。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承保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30.9%;承保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人保财险主要是费用率下降所致,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则为赔付率和费用率“双降”。对于成本率的优化,险企也解释了原因。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综合成本率的优化得益于费用以及赔付有效的控制。其中,科技、AI对核保、理赔、定损的应用也为成本率优化提供了较好基础。平安半年报显示,成本率下降主要得益于车险费用优化及保证保险扭亏为盈。该公司车险上半年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车险深化“报行合一”改革,持续推进费用精细化管理、优化费用投入。
所谓车险“报行合一”,指的是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实际费用率要与报备的费用率一致,这主要是针对车险销售拼费用的乱象而定。否则,车险业务尽管定价费用合理,但实际费用越来越高,进入内卷式无序竞争状态。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报行合一”的实施有力规范车险市场秩序。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按旧准则口径,上半年该公司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上半年,太保产险车险业务通过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品质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数字化赋能,实现业务结构优化,盈利水平提升。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非车险的“报行合一”政策进度也受关注。自2025年3月开始,监管部门就非车险“报行合一”问题征求行业意见。根据意见稿,非车险“报行合一”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财险公司应遵循合理、公平、充足原则厘定费率,合理设置附加费率,主险的精算报告和附加险的其它备案材料中应明确列示附加费率、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二是财险公司应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通过特别约定、批单、协议、备忘录等方式实质改变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责任;三是财险公司应在收取全额保费或首期保费后向客户出具保单和开具保费发票(即“见费出单”)。
于泽表示,在行业将要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氛围下,上半年,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改善。从目前进度看,预计“报行合一”相关政策将于四季度落地,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一定正向影响,对2026年非车险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他认为,如果非车险“报行合一”监管政策有效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推动行业主体更加理性竞争,有效遏制行业违规问题,合理设定费率,降低费用率和保费应收率,提升非车险行业承保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服务,降低行业应收保费风险。“各行各业‘反内卷’,有助于创造更加稳定的财险业务定价依据和保源增长,为财险行业市场秩序规范理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于泽表示,在这一大背景下,财险行业自身“反内卷”将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内涵式发展。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