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权益投资:势起焕新 奋进突围

网络 2025-08-04 00:17:50
基金 2025-08-04 00:17:50 阅读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陪跑与专业孵化。其中,公募基金通过多重优势发挥了核心作用,总规模于7月底达34.48万亿元,彰显了资管行业的蓬勃活力,释放出资产配置格局转变的强烈信号。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已成为必然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权益投资的发展,可满足投资者财富管理需要,也能发挥公募基金在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势起:权益产品量质齐升

  近年来,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权益投资的规模和稳定性被放在重要位置,关于公募基金的改革部署紧锣密鼓。政策引导下,公募基金发行版图正在重塑。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年内新成立基金产品共835只,发行总规模达6457.16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已攀升至34.48万亿元。其中,年内新成立权益类基金608只,发行规模合计2861.3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显著增长。

  一系列攀升的数据清晰勾勒出权益类基金的增长轨迹。其增长既缘于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的双重驱动,也得益于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叠加长期资金的战略性增配,在需求端形成了强劲共振。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智健表示,政策持续出台支持权益类基金发展,包括推动指数化投资、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助力权益类基金实现“量增质优”的双重突破。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表示,公募基金改革的政策导向始终围绕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并通过一系列机制优化提升权益类产品新发速度。

  市场环境的改善也为权益类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德邦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市场转移,权益类基金凭借其长期收益潜力成为资产配置的核心选项。与此同时,A股估值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显著增强了权益资产的吸引力。

  此外,智健表示,在产品供给端,权益类基金产品类型持续创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以及现金流策略基金等细分行业主题产品陆续入场,发行热度持续上升。

  焕新:注重持营效果

  权益类基金发行热度持续攀升,不仅是市场信心恢复的缩影,更是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目前,股市行情不错,我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很好,打算多投一些到新产品上,把握这段做多机会。”有着7年投资经验的李先生说。

  基金渠道销售人士也透露:“最近偏股型基金表现优于债基,投资者认购热情确实比较高。”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执着首发规模”转向“注重持营(持续营销)效果”。

  上海一家公募机构人士表示,这是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的核心表现之一。“历史多次验证了‘高首发不等于高留存’,渠道‘赎旧买新’套利机制被约束、小微基金的优胜劣汰压力等都在倒逼基金公司转向长期主义,通过‘业绩—规模’正循环来强化持营能力。”

  “权益类基金转向持营策略是行业转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张碧璇表示,政策导向非常明确,《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也将投资者利益与基金管理人利益进一步绑定。

  在智健看来,部分新发产品缺乏差异化优势,公募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通过持营提升产品的规模和影响力;此外,随着投资者教育深化,基金的长期业绩和稳定性愈发受到关注,具有可追溯业绩的基金在持营中更具优势,公募基金管理人也更愿意通过持营引导投资者“逆周期布局”。

  记者从业内获悉,机构在持营方面积极推出特色打法。例如,国泰基金形成“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服务升级”三位一体的陪伴体系,在服务端创新运用数字化工具,提供持仓诊断、定投规划等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奋进:差异化突围

  做好权益投资既是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是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公募基金权益类投资发展,一方面能够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张碧璇表示。

  智健认为:“通过提升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公募基金可更好发挥专业投资机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作用,不仅能增强行业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可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有望加速形成。”

  不过,回顾行业发展历程,业内人士坦言,权益市场震荡加剧时,投资者对新发权益类产品的接受度会降低,渠道端会受市场情绪及考核情况影响销售积极性。此外,行业马太效应日趋显著,中小公募机构存在诸多弱势,发展权益类基金面临一定挑战。

  对此,公募基金管理人积极拆解难题,权益类基金正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突围”。

  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表示:“公司将立足自身禀赋,探索特色发展路径。以创造长期有竞争力回报为主要目标,以为投资人实实在在赚钱为基本要求,坚持基于投资本源的正确理念、打造科学的体系以及构建有竞争力的团队,聚焦细分领域。如在指数增强等领域扎根耕耘,并通过研究迭代逐渐建立优势。”

  德邦基金相关人士称,公司致力于通过加大投研投入、引进优秀人才来强化投研能力。同时聚焦特色领域,做好业绩打造精品基金,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此外,通过特色产品力和服务力来加强品牌建设,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