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刷屏 红利策略与基金增配逻辑显现
【银行股再度刷屏 红利策略赚钱效应突出 基金增配逻辑持续演绎】在红利主题基金密集申报、入市的背景下,低配叠加基金季度换仓让银行股再度刷屏,银行股正成为公募选股的热门对象。
红利策略赚钱效应突出
7月11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资产集体异动,公募重仓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一度创出历史新高。随着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出现赚钱效应,公募行业不仅密集推出覆盖银行股等低估值资产的红利主题基金,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也在核心仓位上覆盖银行股等红利资产。
7月11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等多家公募上报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这是今年4月中证A500红利低波指数发布后首批申报跟踪该指数的ETF,反映出公募在新发产品类型上对红利策略的需求。
另一方面,银行股等红利资产的赚钱效应也超出许多基金经理的预期,以超过100只基金产品重仓的成都银行为例,截至2025年7月11日,该股自2024年1月至今累计涨幅已达98%,成都银行对许多基金产品的业绩贡献,甚至超过了不少科技股。
换仓季基金密集调研银行股
除了赚钱效应,银行股的低配以及近期各大公募密集调研银行股的举动,也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的仓位切换。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公募在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大约为3.49%,相较于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9个百分点。
6月末开启的公募季度换仓也使得基金公司的调研更多覆盖那些此前被低配严重的板块,尤其是银行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基金调研信息显示,6月25日,南方基金调研了沪农商行;6月26日博时基金调研了杭州银行等。
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对银行股也很“上心”,他在今年4月末调研了宁波银行。此外,富国基金在7月9日再次调研该股。
深圳一位管理沪港深主题产品的基金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她在近期整体降低了股票仓位,但在股票仓位降低的同时反向增加了对银行股的配置。
考虑到近期密集调研银行股的基金公司其银行股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不排除这些基金公司或将进一步提升旗下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
公募联袂险资助推红利资产
多位公募人士认为,银行股大涨反映了当前全球局势不确定性增强、避险资金需求旺盛的现状。与此同时,“资产荒”压力的抬升也促使保险机构将目光投向红利类资产。
“此前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低于自然权重,近期部分基金加仓银行股,为银行股带来了更多增量资金。”前海开源优质龙头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今年以来,大型保险公司大幅增持银行股,持股比例普遍提升。社保基金、养老金等机构资金基于配置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
广发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也推动金融板块配置再平衡。从中长期角度看,长期资金加快入场,红利资产仍具配置价值。
华安基金也表示,在“资产荒”+低利率+会计准则变动+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险资配置红利正当时,往后看,保险资金将是股市中的重要增量资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