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半导体设备2025年中报:营收增长,头部企业领跑,AI驱动产业升级

网络 2025-08-31 22:05:51
证券研报 2025-08-31 22:05:51 阅读

  《科创板日报》8月31日讯(记者陈俊清)截至目前,科创板半导体设备行业公司均已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科创板共有13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刻蚀设备、薄膜沉积、测试设备、清洗设备等细分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

  具体来看,12家科创板半导体设备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其中2家增速超五成、5家增速超四成;有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为正且实现同比增长,2家增速超七成。从营收维度来看,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13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营收超201亿元,同比增长中位数约31%,其营收增幅排为:拓荆科技、中科飞测、京仪装备、中微公司、华峰测控、盛美上海、华海清科、耐科装备、先锋精科、屹唐股份、富创精密、芯源微。与此同时,仅晶升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负增长。

  新型半导体设备的推出与新产线的规模量产,成为支撑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公司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薄膜沉积领域,拓荆科技作为今年上半年营收增幅最高的企业,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54.25%。其先进制程验证机台已通过客户认证,PECVD Stack等先进工艺设备量产规模持续扩大。量检测设备领域,中科飞测上半年营收增幅同样超过五成,达7.02亿元,明暗场设备已进入多家头部客户产线验证阶段。

  在刻蚀设备领域,中微公司作为国内市值超千亿的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其中刻蚀设备销售约37.81亿元,LPCVD设备销售约1.99亿元,同比增长约608.19%。公司目前在研项目涵盖六类设备,研发周期缩短至两年以内,新产品推出速度显著加快。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头部企业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

  相对于营收正增长的企业,晶升股份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减少20.29%;归母净利润-745万元,同比下降121.28%。公司正加速CVD设备、切割设备等新产品研发,同时推进特种材料业务进程,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比达12.98%。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关键设备研发突破推动板块业绩增长,国内设备各环节正积累自主IP,机台稳定性持续提升,国产化采购有望提速。

  头部企业贡献近七成利润 AI驱动产业复苏

  上半年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公司归母净利润呈现分化态势,共8家企业实现正增长,5家负增长。处于头部位置的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屹唐股份4家贡献近七成净利润。

  其中,中微公司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36.62%。盛美上海作为清洗设备龙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增长56.99%,电镀设备销量显著提升。华峰测控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74.04%,业绩增长归因于AI带动与汽车电子等下游领域复苏。多家企业在半年报中表示,AI技术落地为设备增长提供强劲动能,全球半导体行业在AI浪潮下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先锋精科等5家企业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但部分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如芯源微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87%,达1.32亿元。拓荆科技表示,随着新产品验证机台完成技术导入并实现量产突破,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市场观点认为,本土晶圆厂囤积海外设备导致国产设备下单节奏受影响,但浙商证券认为全球成熟工艺产能供过于求是阶段性现象,若传统消电、AI终端放量成长,供需情况有望反转。

  扩产与行业整合提速

  生成式AI支出爆发式增长,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将同比增长76%达6440亿美元。SEMI总裁表示,预计今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再次扩大,2026年创下新纪录。面对需求增长,国产设备企业积极扩产。中微公司计划覆盖半导体高端设备50%-60%市场,拓荆科技“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将提高薄膜沉积设备产能,盛美上海临港厂区满产状态下可达100亿元产能。

  政策方面,国家大基金三期支持设备和零部件国产化,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产业并购升温。2025年上半年,北方华创完成收购芯源微17.9%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中微公司参设15亿元产业基金布局半导体产业链,拓荆科技参股10余家公司并关注并购标的。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形成一体化优势,提升芯片性能,对标国际巨头。半导体设备行业在技术突破、产能扩张与资本运作的推动下,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