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贴息政策详解:助力消费与服务业发展
8月12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根据方案,贴息对象分别为向8大类主要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以及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将承担贴息资金的90%,政策实施期均为1年。
8月13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就两项贴息政策的申请条件、持续时间、资金监管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等,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贴息?财政部详解
于红提到,两项贴息政策设计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只要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则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简化申请程序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两项贴息政策涉及的贷款利息扣减、贴息资金申请等工作均由经办机构来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这样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经营主体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王波指出,本次发布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扩大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作用。
视情况研究是否延长政策期限
廖岷提到,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可视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的活力。
用好贴息政策执行情况将纳入日常监管
郭武平指出,无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还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都要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加强日常监管,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配合地方财政部门强化业务指导,督促经办银行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
多项政策工具形成合力激发消费潜力
两项贴息政策的一大亮点在于强化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联动作用,通过金融工具,放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车士义指出,此次出台的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与人民银行前期出台的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点一致,有利于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