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赋能与上市之路

网络 2025-08-12 00:50:26
证券研报 2025-08-12 00:50:26 阅读

  近日,多地陆续公布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整体来看,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成为地方产业创新突破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改革举措落地,资本市场正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349家专精特新企业,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5%。从板块分布看,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分别有590家、416家、249家、94家。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增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链条得到畅通。

  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各地加大支持力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结硕果。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分布于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表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意义重大,能促进产业链补链强链,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在章俊看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推动产业升级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些企业能有效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

  从资本市场层面看,政策暖风劲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进一步提升。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等举措,更加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6月30日,北交所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7月21日,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等;同日,深交所推出深证专精特新指数和创业板专精特新指数。

  刘祥东认为,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梯度培育体系完善,融资工具持续创新,在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瓶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些痛点制约了企业的上市之路。章俊表示,中小企业历史账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现金流,家族化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缺乏熟悉上市流程的专业人才等。

  想要解决这些痛点,章俊认为,在企业端,应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等;在政策端,应借鉴地方成功的“补税返还”机制等;在市场端,应建立专业中介服务网络等。

  刘祥东则认为,要强化梯度培育与信用赋能等,鼓励企业运用多元化融资手段,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