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资管产品转型加速,公募化改造成主流
面对延期转型的“最后期限”,今年以来,券商集合资管产品转型步伐加快,中信证券资管、国信证券资管等多家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对旗下大集合计划产品进行了处置。大集合资管的转型路径包括直接转型为公募基金、移交至控股/参股公募并变更管理人、延期运作后清盘和转为私募资管计划四种。
7月以来多只集合资管“转公”,华夏基金发布了《关于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9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正式变更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公募基金的公告》。除了上述9只产品,7月11日,华夏基金还发布了相关变更公告。今年1月,中信证券资管将旗下17只大集合资管产品申请转移给华夏基金管理,今年4月又申请转移了2只。今年以来,不少券商集合资管产品“转公”步伐有所加快。
此外,还有国元证券、东海证券、广发资管旗下产品转型案例。2018年底,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操作指引》,正式拉开了券商大集合产品整改的序幕。今年7月,信达证券资管大集合产品发布了清算报告。还有部分大集合产品转型私募。不过,公募化转型仍是当前大集合产品转型的主流。
“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核心在于打破刚兑惯性、重塑行业生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券商或资管子公司公募牌照的稀缺或成为大集合产品“转公”的另一挑战。目前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一共有14家,还有多家机构仍在排队申请。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牌照在券商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而对于大集合产品完成“转公”之后券商资管的下一步发展趋势,田利辉表示,未来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或存在缩水现象,同时收入有所承压。他进一步表示,净值化时代,券商资管需要回归价值创造本质,才能在公募红海中突围。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田利辉表示,长期来看需关注产品策略趋同化、收益模式变化、管理人变更可能影响服务连续性等问题。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