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募打新策略变革:从躺赚到精英游戏
7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4年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博时基金等21家机构入围。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打新策略发生显著变化,从“集体躺赚”到“优中选优”,再到“精英游戏”。
当前,狭义打新基金被市场淘汰,打新策略成为公募产品收益增厚的方法之一。监管新规提高了机构定价能力要求,中小基金退出打新市场,头部公募成为主流。
公募打新策略重回公众视野
从2024年10月前后,随着市场活跃度上升,公募打新策略重回公众视野。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市新股共100只,首日收盘破发的仅有1只。2025年前7个月,A股59只新股首日收盘“零”破发,平均涨幅为236%。
公募基金参与新股网下配售的热情显著回归,截至7月末,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530只公募产品获得新股配售,获配金额约54亿元。
在公募基金二季报中,不少产品提及上半年打新的收益贡献,以及下半年计划通过打新增厚收益的策略。
公募打新策略演化
根据相关规定,公募基金属于网下打新A类投资者,拥有优先配售权。但是近些年,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策略经历了调整和演变。
传统的公募“打新基金”流行两种策略,一种是类似“固收+”策略,另一种是“指数+对冲”的策略。然而,单一的打新策略基金在市场突变时暴露了其脆弱性。
当前,虽然IPO打新再度变得火热,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打新策略已经褪去光环,不再是基金产品的主要收益来源。
系列新规重塑IPO定价生态
近年来,网下打新监管政策不断完善。2024年10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的决定》,完善询价和配售相关禁止性规定。
2024年1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及配套文件。今年1月,又发布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
在网下打新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目前已有公募机构接到“罚单”。为引导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3月28日,沪深交易所修订并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
7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4年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对“白名单”机构采取一定激励措施。
“‘白名单’制度可能影响公募基金打新策略的业务路径。”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白名单’机制不仅将使新股定价更加合理,还可能通过专业机构的影响,让打新不再只是一种博取超额的短期行为,而成为一种长期战略性投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