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动漫产业崛起:从“动画车间”到“原创主角”

网络 2025-08-04 00:15:22
证券研报 2025-08-04 00:15:22 阅读

在火锅与锦里之外,一股“二次元”力量正悄然改变成都气质,这座休闲之都正崛起为“动漫之城”。8月2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网上线,B站单平台网播量破亿,刷新影史纪录,成都成为影迷打卡地。

在成都高新区,可可豆动画门口拍照队伍不断;双子塔的哪吒主题灯光秀吸引游客;锦里古街糖画摊增添哪吒样式新品。成都动漫产业二十年“逆袭”,从“动画车间”到创作高地,揭示“政策+人才+资本”融合密码。

厚积薄发:

完备产业链高效协作

成都动漫产业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种子”。2005年前后,国内动漫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成都动画公司多以承接外包加工为生。转折始于政策驱动,2012年成都高新区发布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企业跨越初创期。成都星阅辰石董事长王磊表示,成都早年开始扶持文创产业发展,积累大量专业人才。

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成都跻身中西部数字文创产业高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动漫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以《哪吒2》制作为例,园区内企业高效协作,助力电影顺利完成特效镜头制作。

挑战与机遇:

探索产业发展“成都方案”

成都动漫产业早已从“代工配角”变身“原创主角”。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占GDP比重为11.65%;2024年,实现2800亿元。优质IP和现象级作品涌现,但“成长的烦恼”也逐渐显现,存在“技术人才充足与创意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原创能力。王磊表示,希望市场发展更加多元、均衡,需要更多耐心资金。成都正逐渐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创金融服务路径,为优质文创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

成都龙渊网络CEO李龙飞认为,未来成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但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企业还需持续提升故事创作能力。

成都动漫人的从跟跑到并跑,恰是中国动漫产业崛起的缩影。《哪吒2》的票房不是终点,而是成都动漫产业新的起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