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全球化战略论坛:共探出海机遇与合规挑战
7月31日,作为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重要活动之一,全球化战略与合规挑战平行主题论坛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来自政府智库、头部车企、国际律所及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政策导向、产业趋势、标准衔接、本土化实践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为汽车“出海”行稳致远建言献策。
近年来,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实现311万辆、491万辆、586万辆,中国也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以来,这一趋势还在延续,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出海提质增量”的转折期,力求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重要跨越。
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既需要企业开拓创新,也离不开政策引领与平台支撑。中国汽研构建覆盖政策咨询、标准解读、法规应对等的全链条全球服务体系,为中国车企提供全球市场“适应护盾”。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标准+装备+人才培训”的体系化出海工作,加强与海外机构合作,推动中国标准全球落地适配。
就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与合规挑战议题,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会秘书石为从经济信息服务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主旨报告环节,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以《我国汽车出海前景广阔》为题,从宏观视角剖析市场机遇与挑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谷民崇从技术性贸易措施角度探讨中国汽车出口的“质量攻坚”。东北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则带来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渗透率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竞争新阶段的思考。
“新能源汽车出口正重塑全球汽车贸易格局,然而在全球市场中,各国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差异大、更新频繁,认证要求不统一等,增加了企业海外合规成本。”“新质赋能”分享环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鲍欢欢说。她建议,一是要以标准与合格评定为抓手,化解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制度性障碍,二是要通过国内制度完善与国际合作拓展双轮驱动,推动新能源汽车制度型出海,三是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需求牵引和TIC机构的技术支撑,共促新能源汽车出海提质增效。
此外,UL Solutions高级咨询师赵启东,伊狄达山东公司总经理助理周豪等,还分别以《解锁R171合规密码:组合驾驶辅助的安全落地实践》等主题作分享,为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提供实战参考、合规落地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