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播客行业:竞争加剧与商业化瓶颈并存
近日,国内头部播客平台小宇宙高管团队出现动荡,包括首席运营官(COO)在内的三位核心成员离职,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在中国,经过“破圈”,如今有上亿人在听播客。各界对中文播客行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行业里,各方竞争不断加码。喜马拉雅、B站、小红书等平台,都以各自方式推出吸引用户的播客内容和创作者扶持计划。内容形式也在改变,各平台在将音频播客“视频化”。但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却还没换来商业价值的同等变现,广告市场规模不足短视频平台零头。
而近期行业诸多大事的发生,是否预示着中文播客的拐点将至?7月22日,有媒体报道,经证实,播客平台小宇宙首席运营官芒芒、内容总编欧里、商业市场负责人小福已离职。这一消息连日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7月8日,B站发布了《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向创作者提供10亿元流量扶持。小红书和喜马拉雅也都已加码视频播客内容。根据CPA中文播客社区发布的《2025播客营销白皮书》,中文播客听众规模预计在今年突破1.5亿人。2024年,中国以43.6%的播客听众规模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11月,特朗普参加了拥有超3000万粉丝的播客Joe Rogan,被视为胜选的一大因素。这也间接影响了中国的业内玩家。吸引各平台加大竞争的还在于播客用户群体十分优质,平均年龄31.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2.1%,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68.5%,月均消费能力近7000元。
2025年4月,在小宇宙拥有50万粉丝的头部播客《不合时宜》因陷入舆情事件而公开收入,其2024年全年净收入仅有13万元。目前,播客商业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广告、付费订阅和IP衍生。广告仍然是最主要的变现方式。但2024年,播客行业的广告市场规模约33亿元,相比于短视频平台、流媒体平台等的广告市场规模,则要低几个数量级。
在近期播客行业的诸多事件中,AI频频出现。最近的案例是7月23日,主打银发人群社交平台的红松APP,也入局播客领域,推出了国内首个银发AI播客产品。B站在7月初发布《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时,也推出了内部名为“代号H”的AI创作工具。CPA中文播客社区对创作者的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末,已有58%的创作者在制作播客的过程中会使用AI工具。
虽然小宇宙也开始在产品中使用AI工具,但其CEO Kyth 却明确反对播客内容的AI化。对于近来纷纷涌入的金融机构来说,本就偏理性、重信息量的内容风格,在利用AI上较其他内容领域的创作者更少些纠结。2024年以来,已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开始制作播客栏目。随着这一变化而来的,行业和监管部门都要更重视内容的合规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