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批药品集采启动 规则优化促医药行业质价平衡
7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启动,国家医保局优化具体规则,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计算“锚点”,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参考,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规则调整,意味着中国药品集采进入“质价平衡”新阶段,对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有风向标作用。
从价格转向价值
施子海表示,药品价格是重大问题。目前,除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执行政府指导价外,其他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但一些企业滥用自主定价权。国家医保局坚持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集采药品价格波动曾引发争议。今年3月17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公告称,间苯三酚注射液相关企业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被罚。此前,在第10批国采竞价现场,海梦智森(委托四川太极生产)报出0.22元/支的低价,引发市场极大争议。
“此次优化价差计算‘锚点’,后续应该不会出现此类争议事件,医药行业也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导向’,对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南京一家创新药企相关负责人说。
二级市场积极回应
7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启动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相应的集采优化措施也同步提出。
资本市场对集采政策调整反应迅速,多家仿制药企股价上涨。化药板块7月15日以来快速走强,截至7月24日累计上涨近5%,跑赢上证指数近3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杜艺表示,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的集采优化措施,整体利好医药行业。华大共赢合伙人王磊表示,集采优化政策很合理,重疗效前提下最优价格方案。兴业证券黄瀚洋也认为,新规则对行业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
部分赛道降价影响已出清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业内人士认为,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在10批集采中已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
进入集采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往往会有较大降幅。据公开数据显示,药品国家集采前九批平均降幅为55%。第10批集采未公布平均降幅,据米内网不完全统计,中选结果中超过50个药品降幅超90%。
国元证券认为,当前,集采范围已拓展至多个不同领域,且仍在持续加速推进。随着集采的快速推进,目前部分细分赛道的降价影响已经出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