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业务:现状、挑战与发展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服务能力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核心目标是帮助居民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财富管理通过配置目标建立资产组合,实现“配置—组合—资产”联动。当前证券公司实践和客户认知转变,加上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发达经济体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史与现状:海外金融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已有上百年历史,已比较成熟,其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值得借鉴。当前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波士顿咨询预计到2028年,亚太地区将贡献近30%的新增金融财富。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业务模式,客户资产有全权委托和非全权委托两种形式,资产配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客户覆盖体系必须强大而有效,服务体系通过独立投资顾问平台和家族办公室进一步有效延伸。
近年来,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的转型与协同效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以摩根士丹利为例,公司年报显示其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资产特征明显的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其增长的核心引擎。
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其主要服务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资产配置服务有效平衡客户对收益的预期与对风险的容忍度;二是借助投资标的选择和金融工程技术,帮助客户优化投资收益水平;三是通过“了解你的客户”(KYC)流程,真正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度;四是通过持续的投资陪伴与沟通反馈机制,帮助客户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理性预期。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现状与问题:财富管理业务是我国金融领域最广阔的蓝海,一方面,客户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还在摸索中,尚未建立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实践方法论,有效供给仍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富伴随着经济增长迅速积累。根据新湖财富《中国财富报告2022》,目前我国居民财富已经超过了600万亿元。但是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当前居民资产仍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银行理财和存款等传统领域,在资本市场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
早在2015年,很多国内证券公司就将经纪业务部门更名为财富管理部门,很多商业银行也纷纷设立私人银行部门。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已具雏形。但是我国财富管理业务要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的收益、让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路径思考: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在过去十几年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较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投行仍有巨大差距,要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买方投资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也是财富管理机构的价值体现。财富管理机构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明确买方投资顾问提供的是服务而非产品。买方投资顾问业务的开展对证券公司内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支持也非常重要,建议监管机构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放宽配置范围。
财富管理机构的核心使命,是通过专业的资产配置与服务能力,帮助投资者实现可持续的收益回报,让“长钱”真正实现“长投”。资产配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重中之重,大类资产配置更是决定收益率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提升配置能力,亟需在拓展配置视野、形成资产配置的核心方法论、重视低Beta、低相关性、高Sharpe资产的引入、打通配置能力与客户服务的传导机制等方面加强改进。
财富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服务业务,团队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自然人或家庭。财富管理团队建设的重点环节应该包括:团队负责人选择、培训体系建立和业务理念树立。此外,建议监管机构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借鉴国际经验。
在财富管理体系中,信任是客户长期优质服务的基石。良好的服务体验与可持续的投资成果,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投资者信任,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不仅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核心体现,也是推动“长钱长投”落地的根本路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