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箭在弦上,市场影响几何?
作者:谢怡雯
今年以来,随着LPR利率、存款利率完成新一轮调降,长期国债收益率也降至1.6%左右的历史低位,保险预定利率也即将迎来普遍下调。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每季度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将参考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5年期以上LPR利率来制定。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bp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据方正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测算,今年第二季度预定利率评估值为1.96%,已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bp以上。预计8月底新发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将完成下调。
对于预定利率的下调幅度,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家险企的保险代理人处获悉,目前在售的多款投资储蓄型保险产品预计将于7月底或8月底下架,此后再次上架后的产品预定利率或将普遍降至1.5%-2.0%区间。
某人身险企保险代理人王斌(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其所代理产品的分红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1.5%,万能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1%。他还表示,其代理的重疾险产品将在7月31日全部下架,重新上架后预计保费上调幅度达到20%~30%。
新一轮降息箭在弦上?继去年9月下调预定利率后,保险业或即将迎来新一轮降息。
据相关报道,6月1日,同方全球人寿率先停售预定利率为2.0%的分红型产品,并于6月13日重新上架了同款产品,并将预定利率下调至1.5%。此外,中英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也分别停售或暂停受理多款分红型终身寿险新单业务。

来源:中英人寿官网
对于同方全球人寿等合资险企率先行动的原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外资股东擅长穿越周期,提前布局低利率产品可以避免后期被动调整的阵痛;其次是产品结构与渠道优势。
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向险企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要求保险公司平衡好分红保险预定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率的关系。
据了解,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投资储蓄型保险产品多采用浮动利率的计算方式,保单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在某些年度红利可能为0,仅有固定的保底利率部分会被写进保险合同中。
大都会人寿的保险代理人朱宇(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仍有在售的2.5%固定利率的增额寿产品和2.0%保底利率的分红险,但这两款产品到8月底将下架,重新上架后利率预计会下降。
其中,增额寿的有效保险金额按基本保额的2.5%年复利形式增加,分红险仅会将2.0%保底利率写进合同中,具体历年分红金额要视险企自身的投资收益计算。
近年来,保险预定利率下降幅度较大且频繁。友邦人寿的保险代理人陈琳(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其代理在售的有1.5%保底收益率+1%浮动收益率的分红产品,而去年4月左右,类似分红产品的利率高达3.5%。
王斌则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了一款集分红险、万能险、寿险于一身的保险产品。其中,主险部分的保底利率为保额的2%,浮动分红部分不确定。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该人寿险企官网查询了2019年~2024年期间的现金红利实现率、增额红利实现率以及终了红利实现率。
目前,该人寿险企旗下分红型保险可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种。其中现金分红型产品的2024年度现金红利实现率普遍集中在40%或57%两个档次;保额分红中增额红利实现率多为70%,终了红利实现率受保单生效日影响差异较大。
王斌表示,目前该产品缴费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选择3年/6年/10年的缴费方式。按照其展示的投资收益计划书,这三种缴费方式的生存总利益分别于第6年/第8年/第12年超过总保费,即实现回本。
面对预定利率的频繁下调,保险代理人频繁使用“炒停售”概念来吸引保险消费者加紧购入产品。不过面对已不到2%的保底利率,部分保险消费者表示购买意愿有所降低。
一位持有香港保险的内地消费者吴小雨(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面对内地保险市场“跌跌不休”的利率,她更倾向于购买港险。
预定利率下调或缓解险企利差损压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合同约定的保底收益降低、保费上升。但对于险企而言,负债端的新发产品成本下降,分红险这类浮动收益型产品收益与公司投资收益情况挂钩,预定利率下调或缓解利差损压力。
据中泰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测算,在“报行合一”和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保底IRR(内部收益率)和红利演示IRR同步下降。以同方全球人寿6月13日重新上架的1.5%预定利率分红险产品为例,相比6月1日停售的同类型2%预定利率旧产品,保底IRR从1.75%降至1.27%~1.34%,分红演示IRR从3.15%降至2.66%~3.09%。
民生证券非银金融团队在研报中表示,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1.6%左右的水平,1.5%预定利率的分红险销售有望缓解险企的债券配置压力。
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曾表示,2025年公司将聚焦成本管控,研究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决策的机制,加大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
4月30日,在中国人保一季度业绩发布会的互动交流环节,人保集团董秘曾上游在会上表示,公司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强化资产与负债的联动管理,防止久期错配、收益错配等风险。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过降低预定利率,险企能够减轻未来支付压力,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减少因投资收益不及预期而带来的亏损风险,缓解利差损问题。
余丰慧认为,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加剧,浮动收益型产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