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曦AI芯片过会:国产GPU厂商上市进程加速,市占率挑战犹存

网络 2025-10-24 19:00:47
股市要闻 2025-10-24 19:00:47 阅读

  10月24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46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首发申请通过会议审议,标志着这家AI芯片企业正式迈入资本市场门槛。上市委表示,沐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此次过会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AI芯片产业的重视,也为国产GPU厂商的融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沐曦的上市申请于今年6月30日获得受理,从受理到过会仅用116天,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月底,另一家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也完成IPO过会,用时88天。目前,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仍在上市辅导阶段,而摩尔线程与沐曦的上市进程明显领先,“国产GPU第一股”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

  作为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沐曦创始团队陈维良、彭莉、杨建均曾在AMD任职,技术积累深厚。公司GPU单卡性能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累计销量超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规模化应用。此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10万股,募集资金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旨在提升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

  不过,从招股书看,沐曦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份额还不高,面临国内和海外GPU厂商的双重竞争,且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沐曦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和-2.33亿元,累计亏损超32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9.15亿元,同比增长404.51%,但亏损仍达1.86亿元。公司预计,今年前九个月营收12亿元~12.6亿元,亏损3亿元~3.8亿元,同比有所减亏,但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最早仍需至2026年。

  上半年亏损1.86亿元

  沐曦目前收入高度依赖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该系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28%、97.87%。客户集中度也较高,今年前三个月,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88.35%。此外,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较高,2023年、2024年及今年前三个月,分别达到69.97%、64.52%和191.96%,上市委会议现场也问询了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及存在部分逾期合理性的相关问题,凸显了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风险。

  前五大客户名单频繁变动,2023年有四家未再出现在后续名单中,2024年仅一家进入今年前三个月名单。今年前三个月,股东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前五大客户之一,该公司去年8月入股沐曦,持股比例低于1%。此外,沐曦与部分客户销售合同设置“背靠背”等特殊条款,此前在问询阶段受到关注,今日上市委会议现场也问询了相关收入是否符合规定,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公司的关注度。

  国内市占率1%

  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7.92亿元。但目前,一些正在冲刺上市的AI芯片公司市占率仍不高。今年9月,摩尔线程回复问询函时称,2024年,英伟达、华为海思及AMD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4%、21.4%、15.3%,摩尔线程份额占比低于1%,沐曦份额约为1%,凸显了国产AI芯片厂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挑战。

  沐曦在招股书中提到,AI芯片市场基本形成由英伟达和AMD组成的“一超一强”寡头垄断格局,公司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等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不过,今年国内市场本土品牌AI芯片市场渗透率呈上升趋势,沐曦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GPU芯片设计企业,以及华为海思、寒武纪等ASIC芯片设计企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从招股书看,沐曦的股权较为分散。发行前公司股东124名,最大股东上海骄迈持有13.3%股份,创始人陈维良、上海曦骥分别持股5.59%、4.05%,合计持有22.94%股权,陈维良是公司实控人。此外,知名投资人葛卫东及其实控的混沌投资持有7.48%股份,经纬创投持有5.13%股份,其余113家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包括红杉资本、娃哈哈等知名企业,以及多家上市公司,如淳中科技、中山公用、七匹狼等,股东背景多元化。

  也有多家上市公司与沐曦有合作。招股书显示,超讯通信是沐曦今年前三个月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1.28亿元。超讯通信此前还与沐曦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四川讯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新成立的公司承担芯片的技术服务和服务器整机生产等。此外,优刻得为沐曦提供基础云服务,沐曦是中电港的国产授权代理品牌之一,业务合作紧密,有助于公司拓展市场渠道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