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2家上市券商2025上半年薪酬数据出炉,业绩回暖带动薪酬增长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42家直接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薪酬数据浮出水面,券商薪酬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在资本市场回暖带动业绩大幅提升的背景下,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薪酬总额突破900亿元大关,超八成机构薪酬总额实现增长,人均薪酬也呈现显著上涨态势,券商薪酬增长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各家券商通过优化薪酬管理体系,在吸引人才、激发团队活力方面持续发力,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动能。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归母净利润合计达1040.17亿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5.09%。其中,华西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两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0%,东北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5家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增幅也均翻倍式增长。“资本市场回暖是券商薪酬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上半年A股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上证指数涨2.76%,深证成指涨0.48%,创业板指涨0.53%。在此背景下,券商经纪业务因成交额放大而手续费收入提升,自营投资业务也借助股价上扬获得可观收益,各业务线收益的改善直接为薪酬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数据显示,4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合计支出薪酬917.6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15亿元增加202.61亿元,同比增幅达28.34%。头部券商在薪酬总额上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中信证券(600030.SH)以111.23亿元的薪酬总额稳居榜首,成为上半年唯一一家薪酬总额超百亿元的券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据不仅较2024年上半年的97.93亿元大幅回升,还超过了2023年上半年的107.5亿元,重回历史高位。国泰海通(601211.SH)证券紧随其后,薪酬总额达88.05亿元;中金公司(601995.SH)、华泰证券(601688.SH)分别以55.72亿元、51.37亿元位列第三、四位。包括上述4家券商在内,广发证券(000776.SZ)、中国银河(601881.SH)等11家券商上半年薪酬总额均超过30亿元,形成行业薪酬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中小券商的薪酬弹性也凸显。在42家券商中,36家实现薪酬总额正增长,占比达85.71%,其中29家增幅超10%。因新增并表,国联民生证券(601456.SH)薪酬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6.55亿元增至31.7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4.73%;浙商证券(601878.SH)薪酬总额近乎翻倍,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95.72%;国信证券(002736.SZ)、华西证券(002926.SZ)、华安证券(600909.SH)等券商的薪酬总额增幅也均超过40%。对此,王红英对界面新闻指出,“中小券商虽在品牌优势上稍逊,但业务基数较低,在市场上扬期业务收入提升幅度更大,进而带动薪酬增长,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不过,仍有中信建投证券、中原证券等6家券商薪酬总额同比下降,其中中信建投证券、中原证券降幅超14%。
在薪酬总额增长的同时,券商人均薪酬也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从可统计员工人数的20家券商来看,上半年人均薪酬均值显著提升,且九成机构实现人均薪酬增长,展现出行业对员工个体贡献的认可。Wind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以42.64万元的人均薪酬领跑行业,同比增长13.4%;中金公司紧随其后,人均薪酬达38.67万元,同比增幅超30%;国信证券人均薪酬35.32万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54.41%,跻身前三。此外,申万宏源(000166.SZ)、华泰证券等10家券商上半年人均薪酬均超过30万元,另有10家券商人均薪酬处于20万至30万元区间。在增长幅度上,20家券商中有16家人均薪酬增幅超10%,8家增幅超30%,国信证券、华西证券、国海证券(000750.SZ)、兴业证券(601377.SH)、华泰证券位列人均薪酬增幅前五名,成为行业内薪酬增长最活跃的群体。
券商薪酬的稳步增长,不仅得益于业绩改善,更离不开薪酬管理体系的灵活调整与优化。多家券商在半年报中详细披露了薪酬管理策略,展现出“市场化导向、绩效为核心”的鲜明特点。国泰海通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以岗位价值和能力为导向,以绩效成绩为牵引,构建了“内具公平,外具竞争”的薪酬体系;国元证券(000728.SZ)今年新增“薪比费比双管控、业绩薪酬双对标”政策,推动薪酬向关键岗位、紧缺高科技人才及基层一线员工倾斜,并通过全员精细化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东方证券(600958.SH)则将职业操守、合规风控、社会责任履行等指标纳入薪酬管理,确保薪酬与岗位价值、绩效贡献及市场水平相匹配;招商证券(600999.SH)的薪酬总额挂钩经营指标,固定薪酬参照市场数据确定,奖金则结合部门绩效、风险管理等多维度因素综合裁量。2024年新“国九条”曾明确提出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如今各家券商的实践正与之呼应。对此,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界面新闻,“券商薪酬数据的变化充分反映出行业管理的灵活性,尤其是中小券商通过灵活的薪酬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行业已公布的薪酬政策来看,王红英认为券商薪酬制定框架正朝着更公开、更公平的方向完善。这种科学且透明的薪酬机制具备双重价值: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薪酬与贡献更紧密挂钩;另一方面可维护整体薪酬治理结构的稳定,为券商经营发展筑牢人力根基。王红英对界面新闻表示,“人才是券商乃至整个金融行业最核心的公司资产,因此‘吸引并留住人才’必然是薪酬制定的关键依据之一。这意味着各家券商需要精准把握平衡:既要设计符合自身业务特点与团队需求的个性化薪酬激励方案,充分调动核心人才的能动性;也要遵循相对均衡的薪酬制定框架,避免内部薪酬差距过大或机制失衡,确保团队稳定性。”展望未来,郭施亮认为,券商薪酬管理体系将朝着更完善、更灵活的方向发展,而具备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将帮助券商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为行业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内部考核维度出发,王红英进一步提出,“券商薪酬制定标准首先需与行业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不能脱离合规、稳健的行业发展底色。在具体考核员工经营绩效时,应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需将‘严控风险、保障合规’作为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考量业绩增长水平,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增长直接关联。通过这种‘合规优先、绩效导向’的正向循环,可引导券商跳出短期利益视角,转向更注重长期价值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行业更稳健、更高效的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