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债市风暴蔓延股市 全球债市遭遇九月魔咒

网络 2025-09-03 08:55:48
股市要闻 2025-09-03 08:55:48 阅读

  随着政府债券的抛售潮蔓延至股市,周二欧美市场纷纷遭遇了“股债双杀”……全球债市动荡引发股市连锁反应,成为当前金融市场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下跌44.72点,全天收跌0.69%至6415.54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的跌幅则达到了1.42%。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轮欧美股市的下跌是由于美国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务面临压力,部分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许多主要经济体的债务不断增加。这种担忧情绪正在全球债市蔓延,形成跨市场共振效应。

  道富环球市场股票研究主管Marija Veitmane表示,“如今的避险情绪,源自于债券市场的更广泛的市场不安情绪。”

  事实上,财联社在周二早间的文章中就已经提醒过投资者,在当前黄金白银的爆发行情中,已经能够捕捉到部分全球债市抛售带来的恐慌阴霾。而在隔夜,债市的“风暴”无疑进一步出现了扩散……这种跨资产联动性在近期显著增强,市场波动率持续攀升。

  周二,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了5.69%,创至少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德国与荷兰的30年期收益率也分别来到了3.4%和3.57%,为2011年以来高位;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4.49%,是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周触及至少2006年以来新高后,也依然徘徊于3.20%上方的高位。

  与此同时,在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美债市场上,3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二盘中一度逼近5%,最高触及4.997%,这是自2006年以来少见的高位水平。全球债市收益率集体攀升,形成共振效应。

  可以说,目前在欧美发达债券市场上,各大经济体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系统性压力正在重塑全球资产定价逻辑。

  上周的危机最初来自于法国国债遭遇抛售,此前该国政府被要求在9月8日进行信任投票,引发了市场对该国出现政治真空的担忧。这种波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随即引发德国和荷兰政府债券的类似跌势。

  而本周伊始,警钟又在英国敲响,在该国工党政府试图于即将到来的秋季预算中填补200亿至250亿英镑的财政窟窿之际,30年期英国国债又接连大跌。财政失衡与货币政策转向形成双重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法院上周五宣布特朗普多数贸易关税为非法,这使得自4月份实施这些关税以来产生的数千亿美元收入受到质疑。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理事库克间开打的官司,也令美联储独立性持续受到威胁。

  美国市场本周一因美国劳工节休市,而当交易员们周二返市后,就不得不迅速面临全球债券收益率纷纷大幅上升的局面。全球长期政府债券的脆弱性反映出巨额财政支出的累积效应——尤其在疫情之后,这需要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来融资。这种财政扩张的副作用正在全球市场显现。

  Charles Schwab公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Kathy Jones表示,“债券市场正在发出警示——不仅是美国,全球市场都对当前发展路径感到忧虑。除非出台连贯政策或出现经济放缓信号,否则市场将持续定价更高的期限溢价。”

  全球债市也有“9月魔咒”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财联社上周末曾介绍过,9月堪称是美股最为凶险的一个月份,而其实,类似的“9月魔咒”现象,在全球债市上也同样存在。季节性因素加剧市场波动,成为当前重要观察维度。

  根据业内汇编的数据,过去十年,全球10年期以上政府债券在9月份的跌幅中值为2%,这是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这种季节性规律正在被市场参与者重点关注。

  Pepperstone Group研究主管Chris Weston表示,9月份债券发行量上升,可能是长期债券季节性低迷的典型原因。

  杰富瑞国际首席欧洲策略师Mohit Kumar也对此表示赞同。Kumar称,9月份的季节性“主要与发行量有关”。“7月和8月的发行量不多,11月中旬之后的发行量也不多。”

  而这一季节性的疲软趋势,无疑已更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忡忡。“目前市场感觉非常糟糕,”Fivestar Asset Management驻东京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Hideo Shimomura表示,“9月通常是货币政策急剧转变的月份,也是预期市场走势的月份。”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高级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 Cudzil表示,“长期收益率走高的‘九月现象’在过去确实存在,而当前企业债券发行量巨大——本月可能达到1600亿美元,显然正在助推这一趋势。”

  法国兴业银行北美利率策略主管John Briggs指出:“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5%附近可能只会短暂停滞。这个数字绝非神奇数字,过去一两周我对全球长期债券市场始终存在严重担忧。”

  Briggs指出,在高通胀环境下降息将“极易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