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蓄势待发,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

网络 2025-08-25 01:56:07
股市要闻 2025-08-25 01:56:07 阅读

  扩大有效投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蓄势待发”,稳经济新举措

  ◎记者于祥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多地积极“备战”相关项目储备申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政策性金融工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准财政”工具,由政府确定投向领域,市场化运作。预计将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项目,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回升,继续托底经济。

  记者注意到,多地积极储备申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8月19日,湖北省咸宁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2025年项目储备申报,旨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各地积极储备项目,将为政策落地提供保障。”吴亚平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解决资本金不足、降低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有积极意义,是稳投资、促创新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8月1日表示,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近期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还刊发文章,表示要落实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管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有专家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为5000亿元,可撬动1.5万亿元至2.5万亿元基建投资,助力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6.0%。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利于发挥“调结构+稳经济”作用,支持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快基建投资推进节奏,为稳增长提供助力。

  除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扩大有效投资的“组合拳”也在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8月初表示,将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两重”建设。截至8月1日,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增加3000亿元,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体现。上半年已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2.69%,后续有望加快发行使用,为“两新”“两重”提供资金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回升,继续托底经济。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