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资本市场“十四五”成果丰硕,“十五五”路径明确

网络 2025-11-19 07:15:56
股市要闻 2025-11-19 07:15:56 阅读

  深圳创业板和科创板IPO企业数量占同期深圳IPO企业家数逾八成,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超50%,企业累计实现交易所债券融资超2.4万亿元……“十四五”时期,深圳资本市场以韧性与活力,交出了一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展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强劲势头。深圳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十五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四方面重点发力,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为深圳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五年来,深圳资本市场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不仅实现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容、结构持续优化,更以多元融资渠道与高效资本配置能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资本市场作用凸显。

  “十四五”时期,深圳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约2.8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超50%,融资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深圳辖区创业板和科创板IPO企业数量占同期深圳IPO企业家数逾八成;截至目前,深圳创业板与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超200家,在辖区上市公司中占比过半……一系列数据表明,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增强。

  除IPO外,深圳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债券创新、私募创投等多元渠道协同发力,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497家次,涉及金额超900亿元,典型并购案例持续涌现,并购重组活跃。

  深圳资本市场主体积极运用债券与REITs等创新工具,接力点燃企业发展引擎。“十四五”期间,深圳企业累计实现交易所债券融资(含ABS)超2.4万亿元。同时,推动公募REITs扩容提质,“首发+扩募”累计募资规模合计327.26亿元,稳居全国前列,债券融资规模扩大。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深圳经过多年沉淀,已聚集一大批“耐心资本”,并形成日臻完善的创新生态。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近1.37万亿元,投资中小企业1.38万个、高新技术企业1.11万个、种子期和起步期企业近万个,“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生态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日趋完善。

  共同谱写“五篇大文章”

  深圳资本市场主体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质效齐升,上市公司发展根基稳固,行业机构转型进阶,共同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资本市场主体质效提升。

  上市公司是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截至目前,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4家,较2020年末增长约35%,总市值超11万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0万亿元、净利润457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3.98%,上市公司表现强劲。

  “十四五”期间,深圳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额近9900亿元,累计分红金额远超同期股权融资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深圳上市公司近五年累计贡献税费超2万亿元,以超400万人的员工规模筑牢区域就业“稳定器”,上市公司贡献突出。

  深圳资本市场行业机构则以专业能力实现从“中介服务商”向“战略价值伙伴”的转型,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十四五”期间成绩斐然,行业机构转型成功。

  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圳证券公司保荐科创板、创业板企业项目近300家,承销科创债超5000亿元;公募基金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超800亿元。

  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圳证券公司承销、管理绿色债(含ABS)超2000亿元,居全国第一;111家辖区机构披露环境信息。

  在普惠金融领域,截至2025年10月底,深圳期货公司服务产业客户超2万户,交易额超100万亿元;累计为616家企业提供套保服务,金额8.47万亿元;开展“保险+期货”项目814单,金额达276.54亿元。

  在养老金融领域,截至2025年10月底,深圳公募基金管理各类养老金超2万亿元,全国占比排名第二。58只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规模合计超560亿元。

  在数字金融领域,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第一批9个项目已转常态化运营、2个纳入证监会专项试点,53个项目申请第二批创新试点。

  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路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深圳资本市场积极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路径。深圳证监局将联合深圳有关部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四方面重点发力,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深圳资本市场未来可期。

  首先,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各类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助力完善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其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助力深化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助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再者,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上市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做精专业,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提高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更好发挥引领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经济“压舱石”作用;引导行业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

  此外,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全面做好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全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强化风险处置央地合力;深化跨部门证券执法司法协作,依法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拓宽投资者救济保护渠道,打造立体有机的投资者保护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