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下周展望:各大机构投资策略汇总
本周沪指上涨3.49%,深证成指上涨4.57%,创业板指上涨5.85%,A股市场呈现积极态势。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信策略:本轮行情并不是散户市
从各类资金情况来看,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A股行情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随着2020~2021年发行的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市场会有新旧资金接力的过程。配置上,建议继续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和军工,开始关注化工,逐步增配一些“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消费电子板块也值得关注。
申万宏源策略:慢下来 会更远、更高、更好
股市在经济循环中的重要性提升,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迁移,公司治理、股东回报改善,托举A股走出熊市。如何利用股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A股的做多力量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来说,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可能是“反内卷”思想在A股的一种映射。所以,慢下来,会更远、更高、更好。
兴证策略:市场正在经历一轮“健康牛” 五大方向蓄势待发
本轮行情的持续性,一方面源于“健康牛”中良好的持股体验和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则是得益于本轮市场健康的结构特征,能够让已入市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找到可交易的机会。我们曾概括本轮“健康牛”的结构特征:指数在科技成长主线的引领下持续创新高,因此市场并没有整体过热。
光大策略:3800点后 继续看多市场
近期A股表现强势,已经突破去年高点。4月8日以来,国内市场持续上行,并且不断创下年内新高,在近期上证指数更是突破了去年的高点。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整体回撤也相对较小,上证指数最大回撤率仅为2.48%。截至8月22日,上证指数的收盘点位为3826。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仍然有望继续上行,A股市场中长期仍然有望持续上行。
广发策略:牛市思维确立后 哪些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可能失效
过去几年震荡格局的惯性思维下,涨多了最好及时兑现、跌多的板块有轮动机会。当前位置上,一方面,目前衡量行业间估值分化程度的指标不算极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科技主线板块的情绪并未明显过热;另一方面,如果处于牛市思维,历史上高-低板块估值收敛的过程中,高估值(主线行业)的股价表现通常不会差于低估值(补涨行业)。
浙商证券:坚定系统性慢牛思维 以战略视角继续持仓
本周市场继续上冲,权重指数出现一定加速迹象,整个指数族涨势“雨露均沾”。展望后市,上证指数已经突破2021年高点3731点并站上3800点大关,下一个中线目标有望挑战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5178-2440)的0.618分位,以当前位置看仍有较大空间。考虑到短期攻势仍未有明确的停止迹象,我们建议适度忽略短线走势,并在重要支撑(如20日、60日均线)附近分别增加短线、中线配置。
中泰证券: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市场新高后或如何演绎?
从估值来看,当前沪深300ERP为5.38%,处于10年历史中等水平,指数仍有较高的上行空间。以过去10年为样本,沪深300指数ERP均值向下一个标准差大约为3.99%。以此为锚点,当前沪深300指数仍有大约24%的上行空间。就更长期维度看,资本市场仍是政策“稳信心”的核心抓手。四季度将迎来中美元首会晤及四中全会,预计在“十五五”规划下,科技自主可控主线仍为重点,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华金证券:A股可能延续慢牛走势 短期难出现较大的调整
比照牛市中出现较大调整的条件来看,当前并不满足。一是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高水平,但距离历史高点仍有一定差距。二是当前政策和外部事件仍偏积极:首先,政策上,稳增长政策仍在进一步落地和实施,同时资本市场政策层面也没有出现收紧的信号;其次,外部风险上,中美加征关税确定延期90天,9.3阅兵临近,短期外部事件偏正面。三是行业轮动和蓝筹补涨尚未完成。
国金策略:“新高”后的下一站
关税冲突后全球股市都出现了明显同步上涨,背后更重要的是全球对于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的定价,A股并非一枝独秀。投资者应该理解这一大背景而不是陷入对存款搬家与“增量资金”的循环论证中。本周成长内部从小盘向大盘的切换仍在延续,往后看,盈利改善预期的兑现是下个阶段市场的主要驱动。
东吴策略:居民存款搬家的两个认知偏差
企业盈利复苏和弱美元的叙事均将在9月进入关键的验证窗口期。叙事短期可能有波折,但中期确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对市场依然持乐观态度,A股慢牛趋势不改。市场依然会围绕产业趋势强劲的板块进行交易,主线方向“强者恒强”。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