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公司高管频遭调查 监管强化资本市场治理
8月19日,熙菱信息(300588.SZ)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暨董事、总经理岳亚梅家属通知,阿拉山口市监察委员会对岳亚梅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上市公司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同日,科思科技(688788.SH)也透露,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刘建德被实施留置和立案调查;达梦数据(688692.SH)公告称,湖北省应城市监察委员会对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皮宇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此外,亚钾国际(000893.SZ)发布公告称,银川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对董事长郭柏春作出逮捕决定。IPO日报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留置、立案调查,更有甚者被相关机构逮捕,一系列案件彰显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资本市场治理成效显著。
控股股东变更
作为新疆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民营大数据智能应用服务企业之一,熙菱信息曾头顶“中国大数据50强”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双重光环。2017年,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新疆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企业。在业务布局上,熙菱信息聚焦公共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数字经济三大核心领域,拥有30余个业务场景、6900余套解决方案,服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等海外地区。但自2020年起,熙菱信息便陷入亏损泥潭,2020年至2024年归属净利润累计亏损近4亿元,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何开文持股22.51%,岳亚梅持股10.18%,两人合计控股32.69%。这对夫妻搭档自2011年起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掌舵企业长达14年。IPO日报发现,虽然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表示,已对相关工作进行妥善安排,预计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但实际上,实控人或大股东在筹划股权转让事项。今年7月,熙菱信息实控人筹划控股权变更,根据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何开文、岳亚梅与上海盛讯栋岳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上海金中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交易总价合计7.21亿元。权益变动完成后,上海盛讯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盛凝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8月15日,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由尊宏紫瑞成长(上海金中易管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受让方,受让何开文与岳亚梅原拟转让的公司1159.9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同时基于《补充协议》签署日的前一交易日二级市场收盘价,经协商确定,尊宏紫瑞成长受让上述无限售流通股的转让价格为15.16元/股,交易总价为17584万元。此外,亚钾国际近期也经历了第一大股东变更。今年7月,公司公告称,中农集团将所持亚钾国际4620.2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份协议转让给汇能集团的股份过户登记完成。汇能集团持有亚钾国际1.30亿股股份,取代中农集团成为亚钾国际的第一大股东。不过,上述权益变动未导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变更,亚钾国际仍处于无控股股东及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加强监管
根据《监察法》相关规定,采取留置措施需满足三个要件:一是涉案要件,留置适用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是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行为;二是证据要件,监察机关已掌握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且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三是具备法定情形之一,如涉及案情重大复杂、可能逃跑自杀等。留置的上述三个要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必须严格掌握。据IPO日报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至少20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被留置或立案调查,证券监管力度不断升级。
面对高管不同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层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华康洁净董事长谭平涛被留置5天后即获解除,三博脑科董事长张阳在两个月内恢复履职。这类案例中,监察机关在查清事实后迅速调整措施,既维护法律权威,又避免企业陷入治理真空。具体来看,8月13日,华康洁净(301235.SZ)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谭平涛家属的通知,被告知其收到广东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谭平涛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到了8月18日,华康洁净披露,广东省监察委员会已解除对谭平涛的留置措施。目前谭平涛已能正常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而永悦科技实际控制人陈翔违规转出上市公司资金6630万元供关联方使用,被处以1050万元罚款,并采取五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王泽龙等利用衍生品、融券等交易工具“绕道”减持,被处以2.35亿元罚没款。从近两年间证券监管机构披露的罚单来看,不难发现,针对上市公司高管个人下发的罚单数量明显增多,对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在信息披露、操纵市场等方面制定了更为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现出监管坚持追“首恶”,持续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管和查处力度的坚定态度。证监会坚持“追首恶”“惩帮凶”,通过加大追责力度,压实主体责任,引导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依法依规行事、中介机构审慎勤勉履职、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执业,助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公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证监会严厉打击“关键少数”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攫取个人私利、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全年查处“关键少数”989人次,同比增长21%,罚没28.1亿元,同比增长63%。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