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TF规模超越日本,引领亚洲ETF市场增长
财联社8月21讯(记者闫军)A股市场近期表现强劲,多个指数创下新高,在此背景下,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ETF发展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从彭博行业研究ETF团队获悉,中国ETF规模在7月首次以611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109亿美元),跃居亚洲最大ETF市场,彰显了中国ETF市场的蓬勃生机。
截至8月20日,国内整体ETF规模已达4.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万亿。彭博团队预测,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引领亚洲ETF增长,预计到2035年,亚洲资产管理规模(AUM)将达8万亿美元,超越欧洲。在产品审批加快、资金供应有力的支持下,ETF上市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的ETF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
彭博行业研究ETF团队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中国ETF资产管理规模已达6117亿美元,超越日本占据亚洲首位。从国家队真金白银买入,到监管机构对ETF的强力支持,均为ETF规模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以国家队为例,汇金系资金托市,4月巨量买入,有效扭转了市场情绪。监管机构通过加快产品审批和提供无限资金供应,助力中国保持对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地位,吸引外国做市商,促进散户对低成本基金的认可。
市场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对ETF规模上涨贡献显著。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今年以来国内ETF份额增加1257.41亿,规模大幅增长11105.5亿元。反观日本,ETF增长已见放缓。中国于2004年推出ETF,仅用21年时间便达到600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发展速度惊人。彭博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在亚太地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均可能创下新纪录。
支撑这一预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可能推动ETF从较低基数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ETF投资者达1000万,而截至今年4月,这一数字已增至2100万,80后是主力,00后客户数增速最高。二是产品审批加快,写进公募改革文件的ETF快速注册机制,将逐步落地,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三是中国在ETF供应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能会批准更多产品,释放进一步的资产管理规模和交易潜力。
多家公募高管近期发声ETF助力“长钱长投”
从分类规模来看,截至8月20日,国内股票型ETF依然占据主导,最新规模为3.27万亿,占比近7成;债券ETF年内净流入最多,达3096亿元。ETF正成为投资者趁手工具。今年1月,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在公募高管看来,ETF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正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徐猛表示,近年来我国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类型不断拓展。基金公司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构建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指数生态。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全市场ETF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表明ETF在机构和居民资产配置中成为更重要的投资工具。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柳军表示,ETF凭借持仓透明化和风险分散化的优势,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随着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大大丰富了产品池和投资选项。招商基金指数产品管理事业部总监郝政华表示,ETF规模的持续、显著增长绝非偶然,它清晰地反映了各类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和长期个人投资者的入市意愿与信心。国泰基金量化部基金经理黄岳以数据说话,指出ETF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未来ETF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