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净值逆势回撤,市场关注中性策略表现

网络 2025-08-19 16:41:22
股市要闻 2025-08-19 16:41:22 阅读

  8月18日盘中,上证指数触及3745.94点,创下近十年来新高。近期市场持续上涨,部分量化私募产品净值却逆势回撤,引发关注。

  当天,量化私募青岛垒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说明,称其旗下中性产品在2025年8月11日至8月15日期间出现较大回撤,原因是上周基差变动、纯Alpha收益及风格因子暴露收益均为负值。

  事实上,近期已有不少量化中性产品净值出现类似回撤情况。多家百亿量化私募给出了专业解读。

  市场大涨与私募回撤的反差:量化私募的业绩说明

  近期A股市场资金面充裕,推动指数上行。然而,部分量化私募的净值逆势回撤。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垒昂金鹿量化中性1号”上周净值累计下跌了2.8%。

  8月18日,青岛垒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专项说明,解释了旗下中性产品出现较大回撤的原因。

  公司表示,中性产品的收益构成是“选股超额减去基差对冲成本”,其中超额收益包括“策略纯alpha收益+风格因子暴露收益(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由于上周基差变动、纯Alpha收益及风格因子暴露收益均为负值,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了产品净值回撤。

  从垒昂资产的说明来看,此次回撤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是策略Alpha环境不佳。受市场内在波动性低、风格及行业轮动节奏异常等因素影响,策略Alpha环境整体较差。尽管上周主要宽基指数均大幅上涨,但市场内在波动性并未随指数上涨同步提升。全市场样本股票平均涨幅为2.0%,而中位数仅为0.36%,呈现出“指数强、多数个股弱”的格局。市场整体上涨动能不足,资金集中流向少数风格与行业,轮动节奏异常,导致量化策略可捕捉的Alpha机会大幅减少。

  其次是风格Beta不利影响。市值、非线性市值、波动率、动量等主要风格Beta均出现大幅负偏(相对于策略暴露方向)。上周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各核心指数表现差异明显:沪深300指数上涨2.37%,中证500指数上涨3.88%,中证1000指数以4.09%的涨幅领跑主要宽基指数,而微盘股指数则逆势下跌0.65%。从数据特征看,中证1000指数的强势表现形成了典型的“非线性市值效应”,中等市值的1000指数成分股整体涨幅显著偏离全市场平均水平。这种结构性分化,对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为对冲标的的市场中性策略构成较大挑战。

  第三是基差变化对产品收益产生的不利影响。上周,中性产品对冲使用的目标主力合约(IM2509)基差贴水在一周内收敛了1%以上,直接导致产品净值额外回撤1%。综合来看,上周的业绩波动是超额环境差、1000指数强势表现的非线性市值效应以及基差收敛等因素叠加的结果,最终导致垒昂旗下中性产品产生约3%的回撤。不过公司强调,这样的波动在策略过往运作过程中时有发生,并非极端情况。

  中基协备案资料显示,青岛垒昂资产于2019年4月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目前公司拥有14名全职员工,合计备案39只产品,其中已清算7只,在管产品32只,管理规模区间为20亿至50亿元。公司投资经理张海瑞负责量化策略和因子工程研究,对基本面和技术因子对市场的影响有深入研究,构建了具有量化特色的因子策略开发和策略表现归因分析体系,实现了若干选股模型的核心算法。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张海瑞管理的垒昂金鹿量化中性1号截至8月15日的单位净值为1.5734元,今年以来收益达9.84%。该产品8月8日的单位净值为1.6188元,到8月15日跌至1.5734元,下跌幅度为2.8%。

  私募圈内解读:基差收敛与波动率塌陷属短期现象

  上周沪指上涨1.70%,沪深300指数上涨2.37%,中证500指数上涨3.88%,中证1000指数上涨4.09%。但统计数据显示,多家量化私募旗下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净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

  上海某顶级量化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量化中性策略主要通过基差、因子和个股间的相对表现来获取收益。近期指数大涨主要由大盘权重股拉动,而很多中性组合在小盘股或者其他风格上有敞口,因此容易出现回撤。当行情呈现单边上涨态势、结构偏向少数板块时,中性策略短期表现会面临较大压力。

  上海某百亿量化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从垒昂资产的说明来看,其产品很可能偏向小盘配置,也就是说指数上涨时,他们的持仓很多不在上涨的指数范围之内(比如可能配置较多微盘股),再加上基差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回撤。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偏微盘配置的策略在小票表现好的时候可能会有更亮眼的业绩,但当市场风格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遇到类似回撤的情况。

  另有市场业内人士公开表示,大量资金集中涌入大票,导致这几天的超额收益表现不佳。基差方面,上周IH合约甚至被拉成正5%左右,IC和IM虽然仍为负差,但周五收敛态势明显。超额收益亏损一点,基差亏损一点,两者叠加就形成了2%以上的回撤。该人士特别强调,中性策略并非低波动策略,而是适合权益低波动环境的策略。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也向记者分析,指数大涨时量化中性策略产品净值回撤,实际上是市场极端分化与策略机制局限碰撞的结果。从宏观层面看,国内政策托底、险资增配与外资涌入,推动资金集中流向权重板块,在推升指数的同时,却使多数个股陷入滞涨,导致量化模型分散持仓难以获取超额收益;国际方面,美债利率骤降触发全球risk-on情绪,北向资金蜂拥扫货A50成分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从微观层面看,对冲端因基差急速收敛,从风险保护者变成了亏损放大器,而选股端Alpha环境持续恶化,在双重压力下策略净值出现回撤。不过陈兴文认为,基差收敛与波动率塌陷属于短期现象,待市场波动回归、贴水再次扩大后,中性策略有望修复Alpha收益,重回稳健收益轨道。

  业内普遍认为,上周中性产品业绩回撤是基差收敛与多头端负超额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上周由于权重股带动大盘上涨,导致股指期货同步上涨,基差收敛,使得对冲端出现亏损;另一方面,在市场风格转换时,对于分散选股的alpha策略,尤其是有风格、行业、市值因子暴露的策略来说,alpha端容易出现负超额,最终导致中性产品收益回撤。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市场风格快速转换时期,属于阶段性极端情况,持续时间通常较短,待市场情绪稳定或策略完成适应性调整后便会恢复正常。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