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指数调整引关注 中国资产受青睐

网络 2025-08-11 12:00:48
股市要闻 2025-08-11 12:00:48 阅读

  万亿美元资金全球配置即将迎来新调整。

  近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8月指数季度审议结果,并将对其旗舰指数体系进行大规模调整,引发国际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公告,MSCI覆盖全球股市的核心指数——MSCIACWI(All Country World Index)将在8月26日收盘后生效的季度调整中新增42只股票,并剔除56只现有成份股。

  这一调整不仅涉及发达市场指数的权重变化,也对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进行了重点优化。根据以往调整规律来看,这类调整往往在短期内引发被动资金的快速流动,可能对相关股票的价格表现产生相当的影响。

5只A股、9只港股被纳入

  在MSCI系列指数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和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MSCI中国指数。根据规则,相关个股一旦进入MSCI中国指数,便会同时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从而获得大量的全球被动资金跟踪。

  调整结果显示,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14只股票,包括指南针、中信银行、巨人网络、艾力斯、景旺电子等5只A股标的,以及三生制药、中信金融资产、万国数据-SW、地平线机器人-W、老铺黄金、美图公司、网易云音乐、科伦博泰生物-B、药明合联等9只港股标的。

  本次纳入的5只A股标的中,总市值最大的为中信银行,截至8月8日收盘超4600亿元,今年以来涨幅超20%。作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布局及国际化程度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入选新兴市场指数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被动资金配置比例。此外,其余个股总市值均在5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MSCI中国指数剔除了17只中国股票。其中,14只是A股,包括迎驾贡酒、东方雨虹、晨光股份、驰宏锌锗、苏泊尔、吉祥航空等;1只B股为宝信B;另有2只港股为中升控股和海信家电。

平衡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覆盖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还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即MSCI在平衡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覆盖度方面的策略愈发细致。

  具体来看,本次季度调整,一方面通过引入美国科技与金融科技企业,强化了对创新驱动型经济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同样重视在新兴市场中选择具备稳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行业龙头,以增强指数的长期投资吸引力。

  以MSCI中国指数的调整为例,港股新增的9家公司主要集中于科技、创新药及新兴消费三大领域。A股新增企业同样体现技术密集型特征。整体来看,超过70%的新成份股来自科技创新和医药研发领域,与近期港股科技、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形成呼应。

  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约有17万亿美元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其中被动型基金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每一次指数调整都可能引发数百亿美元的资金重新配置,进而在短期内影响股价波动和成交活跃度。

  本次MSCI季度指数调整将于8月26日收盘后正式生效。根据过往调整经验来看,临近调整生效的时候,相关的指数基金、ETF以及以MSCI指数为参考的主动管理基金都将进入集中调仓阶段,新增成份股的成交量会在调整前后显著放大,股价波动性可能上升。

中国资产关注度持续上升

  此次调整背景是国际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日前,管理规模逾400亿美元的韩国知名投资管理公司KIM推出了一只专注于中国AI领域的ETF“KIMACE中国AI大数据科技TOP2+主动型ETF”,并于7月底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该ETF主要聚焦中国市场认知科技与数字平台,以及智能系统与工业技术两大领域,通过Solactive专有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ARTIS,从每个领域中筛选出与主题关联度最高的25家企业,共覆盖50家公司。成份股需满足在香港交易所或沪深港通上市、市值不低于20亿美元、日均成交额超3000万美元等条件。算法确保入选企业在云平台、智能出行、半导体、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备实质性AI技术布局。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原文2025年有误,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2024年),多家外资机构上调对中国股市评级:高盛7月末将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的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野村证券将评级从中性升至战术超配等;此外,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机构发布的最新股票观点中均持续看好中国股市。

  8月7日,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