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半导体产业链业绩亮眼,AI与国产化驱动增长
近期,近40家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或者报告,海光信息(688041.SH)、芯联集成(688469.SH)、盛美上海(688082.SH)等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4家公司净利润增幅最高值超100%,4家扭亏为盈。
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半导体行业内部分企业显著复苏或增长,但仅限于局部,非全面复苏。全球半导体市场复杂,需谨慎评估行业状况。
市场复苏强劲
全球半导体行业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后显现复苏迹象。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宣布,今年1—6月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国内半导体产业同样强劲,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在此背景下,国产半导体厂商业绩强势复苏。截至8月6日收盘,近40家A股半导体公司公布业绩预告或报告,其中仅3家净利润同比下降。
具体来看,业绩提升的企业涉足CIS、功率半导体等领域,揭示了半导体行业复苏的全面性。海光信息以16.39亿元净利润领跑,澜起科技以12亿元净利润紧随其后。
对此,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分析认为,当前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向好,但属于局部回暖,并非全面强势复苏。真正的强复苏需满足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转正、台积电/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超85%等条件,目前仅资本开支指标达标。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多家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报告显示出高速增长,但单凭这些公司的表现还不足以全面断言整个半导体行业正在强势复苏。
AI 应用爆发成核心驱动力
在部分企业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需求复苏、AI拉动成为半导体企业财报关键词。随着生成式AI广泛应用,AI芯片需求爆发式增长。Yole数据显示,AI正强劲驱动数据中心服务器内半导体价值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约5000亿美元。
AI应用对半导体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云侧,端侧AI应用的快速发展也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随着三星、小米等厂商发布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旗舰机型,端侧AI芯片需求快速增长。
其中上半年海光信息营收实现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归母净利润为16.39亿元,同比增长31.90%。海光信息表示,今年上半年国产高端芯片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瑞芯微(603893.SH)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0.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4%;期内归母净利润为5.2亿—5.4亿元,同比增长185%到195%。
瑞芯微表示,2025年上半年,AIoT市场延续增长态势,当前国内AIoT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报告期内,依托公司在AIoT产品长期战略布局优势,旗舰产品与次新品带领AIoT各产品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SEMI(国际半导体协会)总裁兼CEO阿吉特·马诺卡表示,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还会继续扩大,到2026年应该会创出新高。人工智能带来的芯片创新需求,正在推动大家加大对产能扩张和先进生产的投资。
除AI外,国产化红利释放也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郭涛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产化成为国内半导体企业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贡献约40%增量。
展望2025年下半年,AI应用持续渗透以及国产替代政策红利释放将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江瀚认为,预计下半年半导体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会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