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企业辅导期过长引关注 沪深北交易所应重点监管
日前,如皋农商银行发布的第26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引起了市场对部分拟上市企业辅导期过长情形的关注。辅导期过长,问题基本都出在拟上市企业内部。沪深北交易所在审议时,有必要对辅导期较长的拟上市企业予以重点关注,以防止某些不达标的企业蒙混过关。
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9月,如皋农商银行就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的招标公告。当年12月,该行公告称已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确认辅导备案起始日为2018年12月17日。时至今日已近七年,该行仍在发布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事实上,将上市变成“持久战”的还有安徽小小科技、汉口银行等拟上市企业。安徽小小科技历时近八年,汉口银行前后时间跨度已超过十四年。这些都属于典型案例,市场上辅导期历时数年的企业并不少见。
一家企业要想跻身资本市场,需经历上市辅导、提交申请文件等环节。辅导阶段不可或缺,大致流程为:企业与辅导机构签订辅导协议、向当地证监局备案、开展辅导工作、通过验收。验收合格后12个月内,企业须向沪深北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逾期则需重新进行辅导。
尽管企业上市程序较为繁琐,但部分企业的辅导期较短,可能仅需两三个月;而常规情况下,辅导期通常为一至三年。相比之下,前述三家企业的辅导期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实属罕见。
辅导机构对拟上市企业开展辅导,旨在帮助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部分企业历经多年辅导仍未达标,其背后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规、资产权属不清或投资关系复杂等问题,可能导致辅导验收失败。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三是企业经营业绩大幅波动。这些问题对辅导验收的阻碍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多方面问题,才导致这些企业的辅导期异常漫长。若允许此类“问题企业”上市,可能对市场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审核辅导期过长的企业时,有必要实施重点监管,并从严把关。(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