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助力生物医药企业:九成药品上市,近半数“摘U”
中经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2025年7月22日,随着禾元生物IPO注册生效,已有20家选择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这20家公司IPO筹资428.71亿元,A股总市值超3200亿元。在科创板助力下,这批企业正步入研发成果兑现、迈向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九成公司药品已获批上市,近半数公司已顺利“摘U”。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了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性变革。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设定了特殊上市条件,为“硬科技”行业、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公司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九成公司药品已获批上市
具体来看,这20家企业全部为生物医药企业,其中16家为创新药企业,3家为疫苗企业,1家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市值方面,艾力斯、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等11家公司A股市值超百亿元。
生物医药企业前期面临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较高的情况。上市融资为这些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充足“弹药”。数据显示,2024年,这20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约5亿元,远超A股整体水平。
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的加码研发也迎来了新产品面世。这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已有19家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整体来看,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上市公司创新药获批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并且,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上市的公司累计已在国内推出20款1类新药,具备“全球新”属性,其中2024年以来新增9款。
例如,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是肺癌领域首个获中、美两国双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国产创新药。今年7月,该产品通过优先审评程序获得批准上市,成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中国创新药。
近半数公司顺利“摘U”
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正逐步从“研发投入期”迈入“商业化兑现期”。
2024年,这20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3.39亿元,同比增长45%,复合增长率达61.33%,高于板块总体水平。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2024年年报披露完成后,只有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上市公司尚未实现“摘U”。
“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等,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提升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尤其为具有‘硬科技’属性及‘专精特新’的企业打开了关键的融资窗口。”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提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