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改革“试验田”成果丰硕,助力“硬科技”企业腾飞

网络 2025-07-22 04:00:45
股市要闻 2025-07-22 04:00:45 阅读

7月22日,科创板将迎来六岁生日。六年来,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不断开花结果。从芯片国产化到新能源出海,从生物医药突破到AI赋能千行百业,科创板企业以年均超10%的研发投入占比,跑出了科技创新的“中国加速度”。

科创板企业“硬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7月3日,两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传来重大突破——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新药伦康依隆妥单抗完成了治疗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迪哲医药新药舒沃哲的上市申请正式获得FDA批准。

自2019年开市以来,科创板支持和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持续提升。走进中微公司展厅,一排排发明专利证书展现了其研发实绩。“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其中八成以上是发明专利。”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说。

在科创板,中微公司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681亿元,是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同时,科创板研发人员约2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近三成。

随着创新要素持续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愈益显著——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科创板为科创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海光信息总经理沙超群说,除了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科创板还通过政策创新、市场认可和产业协同,帮助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如今,科创板新质生产力集群逐步发展壮大。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制度“试验田”助力科创企业成长

“科技创新是不可预期的。”在上交所有关负责人看来,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就是要使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

以丰富灵活的资本工具不断赋能科创企业做优做强——自设立之初,科创板就承担起改革“试验田”的使命。2021年12月,百济神州以一次性募集资金211亿元,创造科创板开板以来生物医药企业募资额的最高纪录。

通过科创板,众多优质科创企业敲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目前,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首选地”。

人才是科创企业保持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关键。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说:“科创板的股权激励机制有效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开市六年间,一系列制度创新相继在科创板落地、生长,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

“科创板的改革探索充分考虑行业特性和企业需求,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加速了产业链整合。”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江禹说。

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今年4月,迪哲医药顺利完成定增融资,成为科创板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完成再融资的未盈利企业。17.9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核心产品研发和布局自主研发生产基地。

迪哲医药的14家定增对象名录中,涵盖了保险资管、产业基金、公募基金、QFII、创投机构等多种主体。这是一个鲜明的例证:科创板通过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集聚,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科创板带动形成的资源配置生态有助于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鼓励企业追求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迪哲医药首席财务官吕洪斌说。

作为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科创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

“对于科创企业项目,以前主要看报表,现在必须同时关注技术的底层内核。”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金剑华说,科创板的诞生和发展逐渐改变了投资的传统思路。

“科创板在不断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同时,也通过畅通退出机制,让创投资本更有耐心陪伴企业成长。”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执行总裁孙加韬说。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6月30日,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两家国产GPU领域的领军企业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同获受理。7月1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禾元生物上会并通过,成为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者。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6”中的“1”,指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则是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

“科创板新一轮改革,将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说。

各方期待,未来的科创板不断提升包容性,汇聚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硬科技”企业,成为助推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