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上半年上演“绝地反击”,销量逆势增长

网络 2025-07-19 05:30:42
股市要闻 2025-07-19 05:30:42 阅读

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被动局面得以扭转。与前两年销量全线下滑的局面形成反差的是,多个合资车企在今年上半年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的戏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51万辆,同比增5%,环比增长6%。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5%、16%、8.64%、2.3%。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亦突破10万辆,6月单月销量环比增长幅度达到66%。上半年,北京奔驰合资企业销量在“BBA”中保持领先。

近几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上述现象令人耳目一新。一位合资企业人士表示,自2024年四季度至今,合资车企销量下滑幅度明显趋缓,未来一至两年内,合资阵营有望交出更具突破性的答卷。

合资“回血”背后

今年上半年,合资车企是如何实现“回血”的?记者梳理发现,一部分合资车企的销量增长依托于燃油车业务的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销量为43.61万辆,同比增长3.5%。多款燃油车主力车型表现突出,上半年速腾、迈腾家族、探岳家族累计销量分别为11万辆、10万辆和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23.8%和38.8%。这使得一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缩减的行业背景下,燃油车业务交出了销量逆势增长的答卷。

北京现代销量的增长也依托于燃油车型的助力。今年1—6月,北京现代终端销量为100016辆。从6月的数据来看,全新伊兰特、全新途胜L、库斯途三大燃油车型是其销量主力,当月销量分别为10394辆、3112辆和2632辆,分别同比增长120%、89%和24%。

乘联分会披露的数据中亦可窥见这一现象。2025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51万辆,同比增5%,环比增长6%。其中,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销量在2万辆以上,拉动了合资车企的整体市场表现。

合资车企燃油车之所以能够实现增长,与其市场战略的调整有关。今年上半年合资车企的促销力度相比往年有所上浮,包括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在内的合资车企的“一口价”政策在2025年得以延续。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5年6月合资燃油车的促销幅度达到23.1%的高位,较去年同期增加0.6%。合资车企促销幅度从2023年13%的低位一路上升,并在2025年6月达到23.1%。

合资品牌价格的逐步下探,强化了合资品牌的性价比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根本原因。这几年来,合资车企加速拥抱智能化转型,借助本土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力量加快技术推陈出新的步伐,使其竞争力得到强化。

而在此之外,合资车企还在渠道建设上巩固自身竞争力。一汽-大众针对经销商的所有年度及月度政策均以经销商的ROS为参考指标,并据此不断优化调整政策。一汽丰田针对经典车型卡罗拉推出了厂家直销模式,该模式以“全国统一价”为核心,由厂家定价并全程监管,打破了地域间价格差异。

崔东树认为,今年以来,合资车企务实推进产品与渠道策略,以稳定利益为核心,改善了经销商预期,支撑了合资车企上半年的销量增长。

本土化战略下的裂变时刻

与前两年相比,研发的进一步本土化是当下合资车企最为普遍、鲜明的特征。这两年,合资车企赋予了本土开发团队更大的自主权,将产品决策权以及从0到1的开发交给中方团队,这使得合资品牌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我们正在由‘全球协同’向‘本土主导’迈进,一汽-大众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吴迎凯告诉记者,为确保产品更贴合本地需求,一汽-大众的项目开发目前主要由中国本土团队承担。

在本土化这一战略框架之下,合资车企手中亦出现了一些有爆款潜质的新能源车型,合资车企的护城河得以进一步拓宽。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开发的纯电车型N7就是其中典型案例。日产N7 11.99万元的起售价不仅颠覆了合资电动汽车的定价逻辑,也在配置上令消费者刮目相看。N7搭载高性能高通骁龙8295P芯片,算力表现突出。在智能驾驶方面,N7具备高速领航NOA、全场景泊车和“城市记忆领航NOA”功能。据悉,自5月15日开启交付至6月30日,日产N7累计交付已突破1万辆。

日产中国方面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步伐,日产汽车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在坚持日产安全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加快布局速度,提高产品数量。从整车设计到核心零部件研发,从软件算法优化到智能网联系统开发,日产中国本地研发团队具备全流程、全领域的研发实力。

北京现代的转型也进入新的阶段。北京现代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周涛近期透露,北京现代与中方股东即北汽集团联合布局的新平台已经完成开发,基于这个平台的相关产品正在开发中,未来将每年推出2—3款该平台的产品。

随着本土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合资车企是否将迎来拐点?吴周涛认为,本土化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本土化供应链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合资车企的成本就能降下去。与此同时,合资车企具有成熟的盈利模型与稳健经营能力,这为其持续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只要把效率提上去,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就仍然具有很多机会。

吴迎凯的观点与之类似。他告诉记者,合资企业在燃油车市场仍保持着显著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若能有效突破新能源产品研发及本土化适配等关键课题,合资品牌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