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券商高管变动频繁,业绩承压待破局
又有外资券商高管发生变动。
记者7月14日查阅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发现,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证券”)首席执行官耿琳的证券从业资格已无相关信息。
7月以来,外资券商高管密集变阵。此前,深度参与公司筹建工作、并担任公司首任总经理的耿欣已从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和证券”)离职。该职位目前由董事长野吕濑元太代管。
曾担任渣打证券首任CEO
公开资料显示,耿琳此前担任渣打证券首席执行官兼法定代表人,同时她还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全面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

耿琳职业经历涵盖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等机构。2008年,她加入中金公司;2011年8月转至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历任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主导过多笔债券发行及资产证券化业务。2021年8月,她以候任总经理身份加入渣打体系,深度参与渣打证券的筹建工作。
2023年1月1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批复,渣打证券获批准设立,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人民币10.5亿元,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渣打证券由唯一股东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资设立。渣打证券也成为2020年取消外资在证券公司中持股比例限制后,首家获批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2023年2月获监管部门核准后,耿琳正式出任渣打证券首席执行官,同年5月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后,又兼任法定代表人。此后,耿琳主导渣打证券在华业务战略制定,重点聚焦固定收益领域发展。
耿欣离任大和证券总经理
7月以来,外资券商高管密集变阵。此前,同样深度参与公司筹建工作,并担任公司首任总经理的耿欣已从大和证券离职。该职位目前由董事长野吕濑元太代管。

公开信息显示,耿欣曾参与大和证券的筹建,后出任大和证券首任总经理。在加入大和证券之前,他曾担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执行总经理、华菁证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联席主管等职务。
官网信息显示,大和证券于2020年8月21日正式取得中国证监会的设立核准,2020年12月18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2021年6月10日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是第一家落户在北京的新设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大和证券可开展的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
从股东结构看,大和证券的大股东为株式会社大和证券集团总公司,持股51%。该公司创立于1902年,总部位于东京,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其余的中方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3%和16%,两者均为国资背景。
新设外资券商近年多数业绩承压
近年来,外资机构通过新设证券公司、增资或申请增加牌照等方式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但受制于成立时间、牌照资质、在华业务重组等各种问题,2024年10家主要外资控股券商中半数亏损。
具体来看,2024年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大和证券实现营收4726.1万元,同比减少27.34%;净亏损1.35亿元,亏损幅度较2023年度有所扩大,2023年净亏损0.49亿元。
分业务看,大和证券2024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较2023年度明显下滑,不过,自营业务收入明显增加。报告期内,大和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8%,投资收益率提升88.79%。
渣打证券则于2023年1月19日获批筹建,5月5日完成登记注册,直至2024年初正式展业。2024年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渣打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049.66万元,净亏损7808.73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从规模和展业情况来看,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多数呈现“本小利薄”的情况。而且,外资控股券商多为新设或新合并,新公司建设成本、固定成本、业务费用、员工薪酬等支出较高,展业初期上述刚性支出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大。并且,相比于具备先发优势和本土优势的国内券商,外资券商后续在华展业还有不少“本土化”难题待解。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