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影响几何?
【深圳商报讯】7月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A股市场震荡调整,上证指数尾盘翻红,创业板指领跌。沪深北3市成交额1227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萎缩2199亿元。
高频交易一直是各类程序化交易新规关注的重点,《实施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还列出了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可采取的措施。
《实施细则》指出,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的,交易所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实施细则》明确,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的情形属于高频交易。针对高频交易,频繁申报、撤单等行为,监管明确对其进行差异化收费。
《实施细则》全面暂停融券T+0交易,禁止通过融券实现“当日卖出、次日还券”的“类T+0”操作,切断短线套利路径。
量化交易新规落地,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某头部量化人士表示,强监管趋势明显,对当前实际业务影响不会太大。一方面,头部量化在资管产品上很少有高频量化,亦有量化机构开始开发基于更长周期的量化策略,换手率更低;二是监管在实操层面所研究的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等要求已经在执行了。
有私募人士认为,《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对于依赖高频交易的管理人影响相对更大。为满足《实施细则》要求,尤其是高频交易调整系统以适应监控标准、加强内部合规风控建设,这些都会增加管理人的运营成本。同时,对部分依赖极高报撤单频率的策略影响会比较大,可能面临策略调整甚至淘汰。
瑞凯集团执行董事兼中国区主管刘浩然认为,量化新规的实施,特别是限制高频交易后,个股分化将加剧,无业绩题材股可能持续阴跌,散户需警惕流动性收缩导致的“割肉难”现象。建议聚焦基本面良好的蓝筹和科技成长,规避日均成交额小于5000万元的小盘股。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量化新规的正式实施,长期来看,有利于建立更公平、更稳定的市场环境,推动A股定价逻辑回归基本面。短期内,投资者可规避高频资金主导的小盘股,中长期可布局流动性溢价提升的蓝筹股。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