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优化机制 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网络 2025-07-08 03:30:35
股市要闻 2025-07-08 03:30:35 阅读

  持续优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机制安排,促进要素向最有潜力的领域高效集聚,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今年以来,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并购重组等一系列举措的密集落地,资本市场打出了一整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组合拳。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资本市场将资金精准导向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既有利于驱动产业升级,也将重塑A股的市场结构。

  “完善更加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资本市场大有可为。”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表示,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接力式服务,满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提升包容性和适应性,聚焦服务科技创新的态势越发明显。6月,证监会宣布,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证监会还宣布,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在并购重组市场,证监会于今年5月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近日,生物医药企业恒润达生递交了科创板申报材料,申报书显示,本次申报科创板采用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这也是继禾元生物之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正式重启以来又一家采用此标准的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日前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不断释放,今年上半年,有1493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有102单,同比增长121.74%。

  上交所表示,将引导股权投资机构把握住政策机遇、市场环境和社会共识,发挥好支持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和专业机构的把关能力,共同做好科创板改革“1+6”政策各项举措的宣传、落实和案例推动,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深交所则表示,后续将紧紧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着力点,支持更多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利用政策工具,推动典型案例落地,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无论是从科技创新主体特性下的融资需要和困境来看,还是从我国与成熟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来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都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担负更重要的使命。”银河证券认为,“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中国将迈入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打造一批新型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资本市场经过政策的持续探索和优化,并配套推出“成长层”以及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有助于更加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在债券融资方面,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态势越发明显。今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进一步拓宽了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并完善配套支持机制。截至2025年6月末,科创债存量规模达2.45万亿元,其中信用债品种2.13万亿元,占比为87%。从科创信用债上市场所看,交易所存量规模为1.35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存量规模为7839亿元。

  7月2日,首批科创债ETF集体收到证监会批复,准予注册。这是继年初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推出后的又一类信用债创新产品。首批10只科创债ETF基金于7月7日开始上线发行,每只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均为30亿元。中信建投认为,科创债ETF契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引导资金流向前沿科技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流向科技创新企业,为其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系列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作用的政策组合拳,既有利于驱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重塑资本市场的结构。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记者表示,当下资本市场的战略价值核心在于破解科创融资瓶颈并引导要素高效配置。传统银行信贷难以匹配科创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轻资产特性,资本市场通过股权融资、债券等工具提供“耐心资本”,显著降低融资门槛(如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资本市场通过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机制,将资金精准导向国家战略支持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这不仅加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更有助于通过市场定价加速优胜劣汰,推动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增强经济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他表示,未来更多优质创新企业上市将深刻重塑市场结构。首先,市场行业结构将得到优化,科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市值和数量占比将持续提升,逐渐改变传统金融、地产等主导的格局,使市场更贴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其次,上市公司质量将进一步分化,优质科创企业将凭借高成长性和技术壁垒获得更高估值,吸引更多资金关注,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估值将承压,推动整体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由此,市场活力和成长性也将进一步提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对记者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通过持续优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既符合当前经济转型的要求,也能够培育更多优秀创新企业。

  他认为,随着更多优质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市场的科技含量将不断提升,使资本市场的结构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同时,也可以让投资者分享经济转型的成果,助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