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新车引行业震荡,交付周期长成焦点

网络 2025-07-01 15:10:54
股市要闻 2025-07-01 15:10:54 阅读

  小米YU7新车持续引发行业震荡。日前有报道称,蔚来、阿维塔和极氪等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7月1日,阿维塔等相关车企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退订补偿确有其事,但这是门店行为,非官方政策。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随着小米汽车强势跨界加入,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升级,“近身肉搏”、主动抢占份额将成为常态。

  刚于6月26日开完发布会的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宣布,将于7月2日晚8点增加一场直播,分享小米YU7上市背后的故事。“雷总相当于做个返场,聊聊生产、研发背后的故事,顺带解答近期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小米集团有关人士对记者解释。

小米YU7交付周期长

退订补偿确有其事

  自6月26日小米YU7发布后,市场反响热烈。小米汽车订购页面显示,小米YU7标准版锁单后交付周期为57—60周,Pro版为50—53周,Max版为37—40周。而目前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年产能仅15万辆,且SU7已占据大量产能;二期项目尽管已完成规划验收,但量产时间不明。即便二期项目迅速投产,部分消费者提车时间也可能迟滞至明年。届时,用户或将面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

  为防止倒卖,小米汽车要求开售后24小时内,准现车和定制新车各限购1单;支付定金后的168小时内,可随时修改YU7的车辆配置;满168小时后,车辆订单自动锁定。小米汽车同时强调,订单锁单后,配置、车牌所有人、交付中心等订单信息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

  但是,“黄牛”的大量涌入,还是使得交付周期进一步拉长。对于迫切希望提车的用户,有些以更高价格从“黄牛”手中购买转让订单,有些则选择退订或购买其他品牌,这也给了其他车企“截胡”的机会。

  据媒体报道,蔚来、阿维塔和极氪等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7月1日,阿维塔等相关车企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退订补偿确有其事,但是是门店行为,非官方政策。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主流新能源车企正采取积极姿态争取潜在消费者。

小米创纪录数据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025年6月26日晚间,小米YU7发布会会后的大定数据成为行业焦点。一张“5分钟大定35万台”的海报快速席卷网络,引发热烈讨论。很快上述海报就被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的一句“太开玩笑了”予以辟谣。小米集团随后公布的数据显示: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28.9万。新能源SUV车型开售有这样的数据,刷新了汽车行业的纪录。

  6月26日晚,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先辟谣“5分钟35万台大定”消息,后发布“1小时28.9万台大定”消息。

  1小时内狂揽28.9万台“大定”的小米集团数据也引发了行业争论和质疑。小米YU7首日1小时订单量(28.9万台)已大幅超国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主力车型Model Y在2025年前5个月的总销量(12.66万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小米YU7的性价比和强势营销,正在改写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6月27日,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上称,昨晚看到小米YU7的订单数量,压力倍增。零跑汽车在5月交付量达到45067台,同比增长148%,并且连续三个月荣登新势力销量榜首之位。“昨天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朱江明说。

  6月27日,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称,本来心情很好,但看到小米YU7的订单数量,压力倍增。

  6月3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微博发文称,自己也下单了小米YU7。“祝贺小米YU7上周发布取得优秀的成绩,我认为YU7成功的核心是产品竞争力强劲,因此也当晚下单了YU7,静候雷总早点给我交付。”同时,何小鹏介绍,小鹏G7也将在7月3日上市发布,“我们继续努力,争取给大家带来惊喜和不同的选择”。

  随后,雷军转发了何小鹏微博并表示:“谢谢小鹏支持,我们一定加速生产,力争早点交车。小鹏G7本周四发布,预祝发布会成功!”

  “看完YU7发布会,可以放心选乐道L60了。空间更大,屏幕更大,能耗更低,价格更香,还能换电直达珠峰。”蔚来高级副总裁兼乐道汽车总裁沈斐说。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君毅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雷军的小米汽车和“蔚小理”(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直接竞争,表面和气之下,是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相对而言,购买赛力斯问界等华为鸿蒙智行品牌的消费者更看重智驾,所以问界等品牌和小米汽车也有竞争,但不那么直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