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支付地位提升,国际使用程度深化
10月23日,SWIFT公布的最新人民币追踪数据显示,2025年9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支付地位提升,在全球支付领域排名上升一位,位列第五,占比3.17%。与2025年8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5.53%,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6.74%。近一段时间,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公布的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占比数据有所波动,让公众对人民币国际支付地位格外关注。由于当前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统计维度与市场指标繁多,不同指标的排名差异令公众对人民币实际国际支付状况产生困惑。
如何正确看待SWIFT公布的数据?衡量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情况,到底应该盯住哪个数据和指标更为准确?答案或与统计口径的根本区别有关。SWIFT全球支付不等同于国际使用。SWIFT作为全球最广泛的金融报文服务提供商,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其通过标准化报文传递支付、融资等指令,类似规范版“金融电报”,并基于报文数据进行币种支付排名,发布的货币支付份额数据,长期被视作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参考。但SWIFT统计限定于自身报文系统内,无法覆盖所有国际货币使用场景。以人民币为例,一位权威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SWIFT统计的人民币支付主要为离岸支付报文和部分跨境支付报文,低估了人民币实际的跨境支付份额”。
这种低估主要源于三类关键场景的遗漏。首先,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的综合性支付系统,CIPS兼具“资金流”和“信息流”功能,同时支持资金跨境结算和报文信息传输。随着CIPS功能不断完善,部分跨境人民币资金收付可通过CIPS实现。2024年,CIPS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822万笔、金额1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43%,近3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和30%。2024年日均处理业务3万笔、金额6524亿元。其次,不同货币统计范围具有不对称性。欧元、英镑等货币的境内支付常使用SWIFT报文,其统计涵盖境内、跨境及离岸全场景;而人民币境内支付可以通过国内独立清算体系完成,未被SWIFT统计在内。另外,我国同一商业银行跨国支付也可能不通过SWIFT,通过行内系统进行,进一步加剧数据偏差。
“如果各货币拉平统计口径,‘人民币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排名,更能反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真实地位。”上述业内人士称。在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多元统计体系中,中国央行的全口径数据为解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核心参考。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按全口径统计标准核算,人民币已跻身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全口径”数据印证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深化。综合中国央行全口径统计及各类市场指标可见,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广度与深度正不断拓展,成为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比较不同货币的国际使用水平,一般可从计价、支付、融资、投资、储备等维度去衡量。由于大部分交易活动都离不开支付,因此支付功能所反映的货币国际使用交易活动最为广泛。
从跨境收付金额来看,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代客收付金额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也从侧面印证了人民币国际使用占比的提升。BIS每三年公布一次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根据9月公布的报告,2025年4月,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为8.5%,较前次2022年调查报告7%显著上升,排名位列第五名,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与2022年相比,人民币较英镑的占比差距大幅缩小,英镑的占比由12.9%下降至10.2%,人民币与英镑的占比差值从5.9%降至1.7%,表明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显著提升。金融交易与投资领域的增长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余额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5.2%;从债券发行规模来看,2024年,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发行“熊猫债”规模1948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金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7%。2025年1-7月,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金额5527亿元,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发行“熊猫债”规模1167亿元。
储备功能也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IMF公布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COFER)报送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463亿美元,占比2.12%,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04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中国的外汇储备体量因素,人民币作为外储在其他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实际为3%。随着人民币在全球的吸引力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指标和数据都可以用来观察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通过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等维度评估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反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计价、国际金融与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RII数值分别为51.13、24.07、3.69和4.47,人民币RII数值为5.68,位列第三位。再比如,由渣打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通过对离岸人民币存款、点心债及存单、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指标加权计算,系统评估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根据其8月末发布的指标,该指数从初始的约100点起步,在2015年突破2000点,2020年攀升至3000点以上,到2025年7月达到4666点,整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直观反映了离岸人民币业务规模的扩大与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尽管近两月该指数出现阶段性回落,但这一波动未改变其长期增长的总体趋势。(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