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迈向避险货币:条件、现状与政策路径
美元及美国国债曾被视为全球避险资产的基石,但2024年四季度以来,美国财政和信用风险上升引发市场担忧,美元信用危机苗头显现:美债规模高企,多次触及债务上限,市场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并存,价格波动加剧;同时,美国政府调整关税政策,削弱了市场对美元资产稳定性的信心。在此背景下,全球外汇储备多元化趋势加速,美元占比降至57.8%,为近30年来最低点。各国央行购金量激增,金价急剧上升,美元和美债的避险功能加速削弱,为人民币填补安全资产缺口提供了可能性。
一、避险货币的条件
避险货币通常是指在全球金融危机或市场剧烈波动时期,因避险资金流入而相对升值的货币。瑞士法郎(CHF)和日元(JPY)是非美货币中的两大传统避险货币,它们的避险地位是历史演变和政策塑造的结果。瑞郎长期受到瑞士坚实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二战后日元汇率自由浮动,在80年代中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开始出现持续经常账户盈余,成为全球主要净债权国,使日元成为全球套息交易货币。瑞士和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避险货币的形成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发行国政治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健、是全球净债权国、货币可自由使用等。
值得一提的是,成为避险货币具有“两面性”。避险货币常因避险资金流入而升值,限制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会压制出口、降低通胀目标传导效果。货币当局被迫实施非常规政策,如瑞士实施负利率和汇率上限,日本央行多次干预或配合宽松政策压低日元。这表明,成为类避险货币需要在国际化收益与独立的宏观政策之间有所取舍。
二、人民币已具备类避险货币的属性
1.类避险货币的好处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国际资本观望情绪浓厚,如果人民币成为“类避险”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增强国际资金配置黏性,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质量和水平,为低利率政策提供更大空间。
2. 人民币已具备避险货币的部分属性
在制度信用和宏观稳定方面,人民币已有相当优势。我国多年来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境内金融市场规模已相当可观,国债余额超出人民币1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人民币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在2024年末超过1400亿美元。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提高,外资净增持人民币债券创历史新高,全球已有超过80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储。人民币资产正逐步被视为国际核心资产的一部分,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资产属性。
基于上述因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介于发达避险货币与一般新兴经济体货币之间,尤其在最近几个时期,人民币对全球风险指标的敏感度显著降低,呈现出中性偏稳的特征。人民币资产整体表现出波动低、回撤小、恢复快的特征。
3. 外资占比低是人民币成为类避险货币的主要痛点
对比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瑞士法郎这三大传统避险货币的几个关键指标,可以发现,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性、利率吸引力均优于日元和瑞士法郎,同时货币国际化水平提升明显,但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显著的低配状态,进一步削弱了其国际吸引力和市场深度。人民币的低配可以从外资持有我国境内人民币债券余额、外资持有A股市值、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国债等指标来观察。
这部分源于我国金融市场仍存在操作层面的复杂性,部分源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下仍实施一定管制。在平稳时期,外资可以通过沪深港通、银行间市场直接入市等途径便利投资人民币资产,一旦出现极端市场波动或政策调整,跨境资金流动可能面临临时性管控风险,削弱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三、人民币迈向避险货币的政策路径
1. 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内在价值,增强市场信心锚定
我国应更加注重通过稳增长和防风险来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内在价值。一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和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有效处置房地产等领域潜在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动荡;三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透明度,将政策稳定性与人民币信用相绑定,强化人民币作为“稳定锚”的国际形象。
2. 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提升人民币资产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人民币成为避险资产,需要更多长期、低波动性的配置型资金参与。我国应持续精简优化跨境投资的操作环节,实现“一站式”的资金进出和结算服务,降低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操作成本和时间成本。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高资本流动管理的灵活性,而非采用一刀切的管制。
3. 增强人民币离岸市场深度和流动性
建议多措并举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首先,支持香港等现有离岸中心提升人民币流动性供应;其次,拓宽离岸人民币产品谱系,发展更多避险和投资工具;第三,扩大其他金融中心参与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分散亚洲单一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4. 丰富人民币安全资产供给,完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功能
一是扩大和便利高信用人民币安全资产的供给,继续做大做强人民币国债市场,丰富高等级信用债券品种;二是健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新品种,研究国债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途径;三是积极推动人民币计价债券的跨境抵押品功能建设,提升人民币国债的流动性和实用价值。
5. 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金融合作
推动IMF、BIS等多边机构讨论扩大安全资产供给,深化与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协作,发挥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的稳压器作用。
(文章来源:新京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