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机构积极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受青睐
近年被动产品大发展,增强指数型基金获公募青睐,新发数量破百,超往年。部分产品超额收益明显,人气激增。公募积极布局,看好长期市场走势,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乐观。

股票量化多头策略8月遇挫,超额收益显著回撤
股票量化多头策略8月遭遇显著回撤,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696只产品8月超额收益均值为-2.28%。市场成交量放大但个股表现分化,量化选股模型面临挑战。量化机构认为回撤是阶段性现象,将持续优化模型以适应市场。

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的智慧选择与市场洞察
本文探讨指数增强基金如何通过主动选股获取超额收益,分析大盘股与小盘股在指数增强策略中的不同表现,指出量化策略面临的挑战及指数增强基金的长期收益优势,强调其成为时间的朋友的特性。

宏利集享债发行 基金经理刘晓晨力争超额收益
8月18日,宏利基金旗下宏利集享债正式发行,拟任基金经理刘晓晨将借力成熟投资体系,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他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全局思维,通过挖掘优质个股和偏左侧布局,实现较为确定性的收益机会,管理的产品业绩优异。

公募爆发式布局指增基金,AI助力超额收益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在指数增强领域布局加速,新老机构纷纷入局。市场向好时,主动管理更易捕捉超额收益,公募机构希望通过指增产品打出品牌力。AI技术的支持为公募布局指增领域提供助力,多只指增产品收益已超20%。

公募小众策略基金:破圈逆袭与发展困境
公募基金行业热门领域竞争激烈,但小众策略基金另辟蹊径,通过参与定增、量化选股等策略挖掘超额收益,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然而,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规模陷阱、考核限制等困境。

创新药ETF回调,基金经理看好超额收益但警惕泡沫
7月31日多只创新药ETF回调,但仍是回报率较高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创新药领域将迎爆发,基金经理看好超额收益,但也警惕估值泡沫风险。挑选优质标的需从全球竞争力和国内商业化能力角度分析。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基民信心重塑进行时
近800只主动权益基金7月净值创新高,年内平均收益达13.89%。业绩反弹吸引资金流入,但投资者信心仍需重建。基金公司通过投研强化、杜绝风格漂移等措施提升信任,监管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助力主动权益基金信心重塑。

公募量化基金业绩逆袭,超额收益与风险并存
7月以来,多只公募量化基金净值创新高,上半年超90%产品涨幅为正。公募量化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优势明显,但需警惕小微盘估值回调风险。展望下半年,量化指增基金经理将如何捕捉超额收益?

天风证券:7-8月宽幅业绩预告板块超额收益显著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7月中旬业绩预告常含业绩区间,宽幅区间交易价值高。7—8月业绩窗口期,宽幅预告板块及龙头个股超额收益显著,或解释周期股超额收益现象。今年半年报市场对龙头超额定价近完成,行业定价尚在进行中。

长钱长投:普通投资者的正确投资方式
“长钱长投”制度迎来突破,险企实施新周期考核。巴菲特是榜样,60年收益超5万倍。股市长期上涨但波动大,普通投资者应坚持“长钱长投”,避免短线交易,利用时间优势,在股市底部区间买入优质股票,取得超额收益。

恒生指数检讨将至 港股通名单或迎变动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检讨结果,预计影响港股通名单。约20只非A+H股份具备纳入资格,南山铝业国际等值得关注。同时,5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海天味业等或成港股通标的。预计18只现有港股通标的将被调出。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 信任重构走向新局
2025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回暖,200多只基金年内收益超30%,新发市场掀起小高潮。业内人士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重构需从规模竞赛转向回报竞赛,未来将分化严重,考验基金经理超额收益挖掘能力。

创新药迎政策东风,年轻基金经理解读行情逻辑
创新药迎来全链条政策支持,板块涨幅领跑。年轻基金经理单林解读行情逻辑,认为创新药行情是估值和基本面双重修复,关注硬科技、高增长、产业趋势三类资产,业绩来自“守正出奇”。同时,需警惕“伪创新”,聚焦中期兑现度高的创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解析及《行动方案》影响
本文解析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包括其定义、类型及作用,并讨论了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关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新规定,强调其将基金公司收入与超额收益绑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指数增强基金密集上报,公募布局热情高涨
被动投资大时代,公募指数基金业务向指数增强型进阶。年内已成立76只指数增强型基金,数量超去年全年,平均超额收益2.58%,小盘风格产品表现较好。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