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清再谈中长期资金入市 指数型产品将成银行理财布局权益利器?多家公司正在试水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再提打通理财中长期资金入市。指数型理财产品作为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策略,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发行这类产品。普益标准指出,指数型理财产品是指由理财公司发行,投资资产主要为跟踪指数标的成分资产的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显示,当前共有41只包含“指数”的公募理财产品处于待售状态。

南向资金年内狂买港股3000亿元!长线外资何时启动?
今年,来自内地的南向资金对港股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年初至今狂买超3000亿元,仅有几个交易日净流出。至此,内资似乎主导了港股市场的话语权。3月6日,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均创下阶段新高,科技股和AI概念股全面爆发。恒生指数上涨3.29%,突破24000点大关,收盘报24349.6点;恒生科技指数突破6000点大关,报收6068.77点,涨幅5.4%。

火线解读!创投业“航母级”基金来了 20年耐心资本激活创新源头!
两会期间释放出重磅创投行业利好信息!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将把培育新动能和升级传统动能更好结合起来。

近两百亿元资金涌入 港股主题ETF强势吸金 机构看好港股后市表现
3月6日,港股强势上涨,多只港股ETF狂飙超6%。从资金流向看,自上周一以来,就有近两百亿元涌入港股。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700亿元,如若拉长期限来看,南向资金已连续20个月净买入,净买入金额逼近1.2万亿元。港股主题ETF强势吸金近日,资金持续借道ETF加仓港股。

北证50近一月飙涨逾30% 主题基金同步“起飞”有何操作?
近来,北交所市场正上演一场“吃肉”行情。截至3月6日,北证5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超30%,年内累计涨幅达34.72%,大幅领先其他主流宽基指数,也高于所有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盘面上,18只北交所个股的股价实现股价翻倍。相关主题基金产品的业绩也同步“起飞”,20只产品近一个月涨幅超过30%。在全市场同期业绩前30强中,北交所主题基金占据8成以上。业绩狂飙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的提前布局。

公募业改革再被摆在台面 吴清透露三大重要信息 长期资金考核进入征意阶段
5位正部级干部再次同时亮相两会记者会,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公募行业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一组数据来看资金入市情况:一是各类资金入市情况。吴清表示,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

ETF今日收评丨恒生互联网ETF涨近8% 云计算、信创、软件等ETF涨逾6%
市场全天高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市场热点集中在AI方向,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应用方向集体爆发,AI智能体板块领涨,算力概念股持续走强,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ETF涨跌幅方面,恒生互联网ETF涨近8%,云计算、信创、软件等ETF涨逾6%。有券商表示,港股长周期牛市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经确立了,当前是牛市的延续。

AI概念“吸金” 多只硬科技主题基金发“限购令”
多只硬科技主题绩优基金发布“限购令”。随着AI投资热潮的持续升温,多只重仓AI产业链的绩优基金也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涌入。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硬科技主题绩优基金纷纷发布限购公告。基金限购的背后,是国产AI大模型的突破带动科技股价值重估。年初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引爆市场热情,带动相关基金净值水涨船高。

2025年以来公募定增浮盈超20%
在A股市场整体回暖以及市场信心逐渐修复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公募定增项目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按定增上市日统计,截至3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8家公募机构参与到10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35.79亿元,按3月5日收盘价计算,合计浮盈金额达8.49亿元,浮盈比例达23.73%。按3月5日收盘价计算,今年以来公募机构参与定增的项目今年实现浮盈。

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回暖态势 机构看好2025年科技股行情
随着A股市场的震荡走强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步恢复,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认购呈现回暖态势。公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当月开启认购的公募基金数量达95只,较1月份的82只环比增长15.85%。具体来看,2月期间,共有57只股票型基金开启认购,占比高达60.00%,环比增长32.56%,股票型基金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