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发行开门红 权益类产品唱主角
2025年伊始,基金发行市场热潮涌动,一大批新基金蓄势待发。其中,权益类基金唱主角,新发数量占比近八成。从等待发行和正在发行的基金投资方向来看,除了主流宽基指数基金,新基金科技成长和红利的特征较为明显。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权益市场将由流动性和情绪驱动估值提升,迎来由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修复共同推动的“戴维斯双击”。

超六成私募看多2025年市场 科技与内需板块受青睐
站在2025年的起点,管理规模超5万亿元的证券类私募看多也做多。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六成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近三成私募持中性态度,持谨慎态度的私募占比不足一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好转,A股和港股的向上空间要大于向下的风险,当前是布局结构性机会的好时机。

债券ETF大扩容 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齐发
债券ETF迎来首次大规模扩容。1月3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集中发布公告,均将在1月7日启动发行。去年以来,债券ETF步入快速发展期,最新规模已逼近18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下周二开始发行去年12月31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集体获批。短短几天时间,今年1月3日,上述ETF均发布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将从1月7日开始发行。


2024年存量ETF超千只 总规模攀至3.7万亿元
2024年,ETF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新发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多款重量级产品相继上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业内专家指出,多个重点ETF的成功募集,反映出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以中证A500ETF和中证A50ETF系列产品为例,相关产品的陆续发行,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也进一步巩固了ETF在市场中的地位。

绩优基金经理谈新年机会 普遍看好科技和消费
2025年股市的“发动机”是什么?新一年的投资机遇在哪里?近期,金梓才、高楠、何奇等多位知名绩优基金经理公开发声,和投资者一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市场动态,并分享对2025年投资趋势的洞察。估值驱动行情或持续上演回顾2024年,A股走出了一段曲折震荡的W型走势。

部分基金提前“辗转腾挪” 重压之下净值很抗跌
2025年开年后,A股重要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明显回调,多数板块均表现不佳,主动权益类产品也难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值回落。不过,在重压之下,一些基金却颇为抗跌,“意外”取得了正收益,或暗示相关基金经理已在个股的布局上“辗转腾挪”。个别基金或已调仓1月2日,前海开源嘉鑫录得涨幅约为0.88%,在所有主动权益产品的当日涨幅排名中位居第四。

去年12月以来公募调研超500家公司 关注两大行业
在跨年行情的预期下,公募基金(以下简称“公募”)调研上市公司的热情高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去年12月以来,公募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共有515家上市公司获得156家公募调研。博时基金积极性最高,12月以来对105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紧随其后,调研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83家、82家、79家。

2024年公募基金分红超2200亿元 12只基金分红逾10亿元
2024年,公募基金分红热情高涨。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3222只基金(统计各类份额,下同)实施分红,分红总额为2266.6631亿元,累计分红次数达6628次。同比来看,2024年参与分红基金数量同比增加9.74%,分红总额同比增加0.62%,分红次数同比增加9.41%。

牛走了吗?2025开年A股强震 新股债券“翘起来” 机构:集中调仓酝酿春季攻势
2025年开年的A股经历了又一次强势震荡,仅两个交易日沪指下跌超过4%。投资者们纷纷质疑:证监会辟谣,市场没什么反应,牛是不是真走了?有意思的是,面对市场的调整,新股的表现依旧抢眼,国债期货集体创历史新高。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在短期的市场下跌环境,新股方向易受到部分投资策略的关注,这也体现了市场短期的不确定性。同时,在资金层面可能存在国债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