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今日收评 | 新经济ETF涨停 多只港股医药相关ETF涨约6%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从板块来看,化工股集体大涨,光刻机概念股震荡走强,创新药概念股展开反弹。下跌方面,深海科技概念股集体调整。ETF涨跌幅方面,新经济ETF涨停,多只港股医药相关ETF涨约6%。跨境ETF午后分化,新经济ETF尾盘放量涨停,成交额突破25亿元,换手率超800%,溢价超9%。投资者需要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较大损失。


傅鹏博、朱璘 增持睿远成长价值
3月27日,睿远旗下公募基金披露2024年年报。对比2024年半年报发现,基金经理傅鹏博、朱璘持有旗下基金睿远成长价值C的基金份额总量数量区间由2024年6月末的10—50万份增至2024年末的50—100万份。此前,基金经理傅鹏博、朱璘曾在2023年下半年加仓睿远成长价值C,2022年上半年加仓睿远成长价值A。

11家公募去年净利出炉:华夏以21亿暂时领跑 6家同比下滑
11家公募2024年盈利情况揭晓,其中有6家净利润过亿,1家净利翻倍,1家扭亏为盈,1家由盈转亏。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6日晚间,已有至少11家基金公司的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出炉。整体来看,有5家公募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下称“同比”)出现增长,包括1家净利润扭亏以及1家净利润减亏的公司;另有6家公募盈利呈现不同幅度的缩水,其中包括1家由盈转亏的公司。

建仓期恰逢主线切换 新基金“谋定而后动”
近期,市场“跷跷板”再度由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倾斜。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新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建仓态度谨慎,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挂帅的新产品净值曲线较为平滑。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前期科技股行情过于火爆,一些品种的股价超出基本面因素较多,部分求稳的新基金在没有累积足够安全垫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偏谨慎的建仓策略。

公募基金经理变动“AB面”: 留住绩优者很难
伴随着基金公司近期发布的多份公告宣布新基金经理上任,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突破4000人。相较于2020年末,不到五年时间,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实现翻倍式增长。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清仓式”离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85人。2025开年以来发生基金经理离任的公募产品已超过600只。一面是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连创新高,另一面是离任人数不断增加,公募基金经理生态圈变数多多。

年报“晒出”葛兰、谢治宇、萧楠等明星基金经理重仓动向
进入3月底,上市公司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加之此前出炉的基金四季报,部分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也随之曝光。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去年末重仓行业中,电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的持仓市值居前。从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动向看,大消费、TMT等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赛道。数位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出现了增持大众消费品的特征。

首批基金公司2024年业绩曝光 头部和中小公募分化明显
随着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一批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经营业绩随之揭晓。总体来看,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头部基金公司凭借较为丰富多元的产品线,整体经营业绩较上一年变动幅度不大;反观中小型基金公司,因业务单一,受去年基金降费影响较大,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市场风格频繁切换 红利基金收益回暖
随着近期市场风格切换,红利类资产重新进入投资者的视野。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3月26日,中证红利指数近一个月收涨3.2%,远超沪深300指数的0.75%。红利资产再度回归投资者视线。从相关基金的收益情况来看,截至3月25日,近一个月,红利基金的收益中位数为2.65%,有近九成红利基金录得正收益。

看好中国!大摩、高盛一起发声!全球基金回归中国市场可期
3月25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调高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3月26日,高盛研究部发布报告表示,其与全球多个地区的投资者交流发现,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上升。美股“例外论”松动,全球资金寻求其他配置市场。中国公司盈利预期纷纷上修,估值扩张可期,全球基金回归中国市场可期。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