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货持仓量飙升!十字路口 债牛会回来吗?
国债市场在25日走出大幅震荡的“过山车”行情。25日,各期限的国债期货集体大幅高开后,冲高回落,刷新阶段性低点,但午盘后却一路重新涨回开盘价附近。而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持仓量大幅攀升的背后,显示着市场各交易主体的未来预期出现巨大分歧。国债期货走出一轮过山车行情25日国债期货方面收盘显示,各个期限的主力合约持仓量均在大幅增加,主力合约均已换成6月份合约。

公募总规模增长遭遇“暂停键” 货基与债基瘦身 QDII增长一枝独秀
继去年六次创下规模新高后,步入2025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1.93万亿元,与2024年12月底的32.83万亿元相比减少了约0.9万亿元。分类型来看,货币基金规模最多。受收益率下行和节前资金需求的影响,货币基金总规模在1月减少超4000亿。而在债市震荡的影响下,债基规模在1月也减少超2800亿。
机构调研热度攀升!三个月股价涨五倍 长盛轴承一周被公募基金调研51次
华夏时报记者张玫陈锋北京报道“三个月涨了5倍,去年12月才20多块钱。失去了暴富的机会。”一位股民在长盛轴承(300718.SZ)留言道。“丝杠板块”个股——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盛轴承”)不仅获得了众多股民的关注,还得到了公募机构的认可。近期,公募机构对A股市场的调研热度持续攀升。

风水轮流转 “含港量”成QDII产品制胜关键
2025开年以来,港股强势上行,“含港量”已取代“含美量”成为QDII产品业绩的关键因素。许多名称包含“香港”或“恒生”的港股主题基金纷纷进入QDII产品业绩排行榜前列,还有一些名称带有“全球”字样的产品也凭借重仓配置港股,业绩较为出色。

开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超千亿份
截至记者发稿时的数据显示,本周共有29只新基金开始发行。仅2月24日一天,就有15只基金同场竞技,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25开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已超过千亿份,超1000亿元规模的增量资金已集结。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在年初制订发行计划时,都把被动指数产品作为了今年的重点。

频频提前结募 新基金建仓节奏紧凑
2月25日,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和科创综指ETF富国两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2月以来,已有超过20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其中既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也有被动型的ETF产品。“提前结束募集的权益型基金频频出现,预示着资金正在流向权益资产,整体来看,科技板块或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基金管理人也希望把握这波市场行情,让基金提前成立,抢占建仓先机。

首批13只科创综指ETF结束募集 发行规模超200亿元
超200亿元2月25日,富国科创综指ETF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至此,首批发行的13只科创综指ETF全部结募,发行规模合计已超过200亿元。其中,建信科创综指ETF发行首日即售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67.058%,发行规模为20亿元;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科创综指ETF认购资金也均超过募集规模上限20亿元,启动比例配售。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径曝光 葛兰、胡宜斌、乔迁有哪些新动作?
A股上市公司迎来新一波“回购潮”之际,中欧基金葛兰、融通基金万民远、华安基金胡宜斌、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最新调仓动向也随之曝光。2月22日,据毕得医药(688073)最新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截至2月17日,中欧基金葛兰旗下管理规模最大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位列公司第四大股东,共持有444.57万股。

新信号!这些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2月25日,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和科创综指ETF富国两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2月以来,已有超过20只基金发布关于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其中既有主动权益基金,也有被动ETF产品。“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情况的频现,显示资金正在流向权益资产,整体来看,科技股或是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基金管理人也希望把握住这波市场行情,让基金提前成立,抢占建仓先机。

医药基金借AI“逆天改命” 超九成产品“回血”
被“冷落”了近四年的医药基金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因为AI的到来,而迎来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截至2月25日,智慧医疗指数2月以来上涨超30%,超九成医药主题基金月内实现正收益。表现最好的互联网医疗LOF,2月收益已超27%。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