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赚近八成!公募基金年度冠军宝座已提前锁定?重仓这些股票
2024年的交易日仅剩最后两天,今年公募冠军基金的争夺赛胜负格局逐渐明朗。剔除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大摩数字经济A以75.90%的年内回报率登上公募业绩榜第一名,领先第二名将近20个百分点。

央行: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 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提到,逐渐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建立健全不同板块差异化的退市标准体系。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头部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


马斯克引领潮流 中国车企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能力可高度复用
继飞行汽车之后,具身智能又成了车企们的“新宠”。近日,有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已经成立具身智能相关实验室,专供具身智能方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储备。比亚迪也已经开始为此招兵买马。“比亚迪招聘”官方公众号日前发布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宣布面向机器人领域招聘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结构工程师、高级仿真工程师、高级硬件工程师等岗位。

多只热门标的12月获券商调研 机械设备、电子两大行业受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12月以来已有近560家上市公司接待券商调研。从二级市场表现看,在部分市场热门概念的加持下,一些被调研公司12月以来股价大涨,最强的标的月内涨幅接近130%。从行业看,12月以来,机械设备、电子两大行业上市公司受到券商密集关注,相关产业链后市布局机遇也获得看好。

权益类基金申购活跃 年内179只产品提前结募
12月26日,两家公募机构同时发布旗下基金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公告,苏新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两只基金的原定募集截止日分别为2025年2月12日和2024年12月31日,均提前至2024年12月26日。今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已有超170只(仅统计主代码)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短视频火爆 基金投教嫁接“流量密码”
随着短视频的爆火,公募基金也开始运用这一“利器”吸取流量。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拍摄的投教短剧引发关注。以“霸总”“重生”等为主题的剧情,搭配扣人心弦的配乐,让基金公司大量圈粉。多家基金公司已入驻微信视频号、抖音、B站等平台,搭起投教矩阵。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短剧通过剧情化的方式展现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让投资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香港互认基金制度十年焕新
近日,证监会修订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步发布修订后的配套规则,对《内地与香港证券投资基金跨境发行销售资金管理操作指引》第十条作适应性修订。内地与香港的互认基金机制始于2015年,是继QDII基金后投资者配置海内外资产的又一主要途径。

外资机构密集预测2025:集中看多中国市场
元旦将近,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在此特殊时点,外资机构密集发布2025年前瞻性预测。不少外资机构提出了新兴市场的配置价值,其中,中国市场被外资机构集中看多。事实上,2024年以来,随着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推出落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向纵深推进,尤其是下半年沪指区间最大涨幅高达36.63%。

险资年内调研1954家上市公司 青睐半导体产品等行业
险资作为A股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其调研动向备受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共有198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了1954家A股上市公司,调研总次数达21633次。对比来看,参与调研的保险机构数量同比下降10.4%,调研个股数同比下降4.7%,调研总次数同比下降28.4%。从行业来看,半导体产品、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行业被调研次数较多。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