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47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权益类指数基金居多
红星资本局1月2日消息,进入2025年,多家公募启动新基金的发行程序。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33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共47只新基金(仅统计初始份额,下同)定档1月份发行,种类包括主动权益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债券基金等,其中有17只新品已在首个交易日(1月2日)启动发售。

新年首个交易日17只基金产品集中发售
新年首个交易日,基金发行热情高涨。1月2日,14家公募机构旗下17只基金产品同日启动发行,其中权益类基金有16只,另有债券型基金1只。据统计,“定档”1月份发行的基金已达47只。此外,部分基金处于跨年募集期,后续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公募机构选择在新年伊始发行权益类基金产品,也是对经济基本面和权益市场的坚定看好。

2025年行情拉开帷幕 景林、重阳等头部私募投资思路曝光
1月2日,2025年A股和港股市场行情拉开帷幕,不少百亿私募机构发表新一年的投资展望和策略。头部私募景林资产表示,2025年寻找在中国经济再增长过程中真正受益的企业,看好ToC端生意的企业今年会有超额收益,同时关注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型消费。

溢价率居高不下!投资者博弈美股QDII基金 多公司提示风险!
美股QDII基金高溢价的风险还未消散。1月2日,纳斯达克100ETF、标普500ETF、道琼斯ETF等多只投资美股的QDII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均较场外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自去年下旬以来,上述众多QDII-ETF一直持续高溢价。

超1600亿元!国家大基金出手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1日,华芯鼎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国投集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纷纷成立,两只基金的出资额分别为930.93亿元、710.71亿元。国家大基金三期均为两只基金的合伙人,两只基金合计出资164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这或是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后首次出手投资。

多因素支撑债市走稳 公募机构热议2025年结构性机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漪)在政策支撑下,债券市场在2024年实现稳步发展,也为后市行情布局奠定了基础。哪些因素将影响2025年债市行情?行情趋势能否延续?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对此,上海证券报邀请到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张李陵、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彭成军、大成基金固定收益总部总监周恩源、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总部负责人闫一帆,就上述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戴相龙:社保基金境内股票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10%
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从成立到2023年,基金的整体年化收益率是7.4%,其中境内股票投资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他补充说道:“都说股票不赚钱,社保理事会就是能赚钱,而且赚钱主要靠股市投资,因为这是长期投资。

2024年公募机构调研近10万次 半导体行业成年度焦点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公募机构调研频次高达近10万次。这背后是公募机构为抢占投资先机、精准锚定价值标的而展开的一场无声“赛跑”。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度共有163家公募机构深入A股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覆盖到12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的2518家公司,合计调研总次数达98511次。

“业绩牛”有望接棒 公募锚定“科技+内需”双主线
回眸2024年,市场跌宕起伏,股债双牛行情四季度上演。岁末年初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公募行业多家机构与投资人士,围绕2024年的行情复盘与2025年的市场展望进行深入探讨。伴随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明显转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经济有望迎来具备较强向上弹性的需求周期。本轮行情中短期内主要是流动性带来的估值驱动,在经济基本面的配合下,政策不断落地和推进更加重要。

险资看好2025年A股基本面驱动行情 沿着科技消费等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2024年,A股行情跌宕起伏,两度上演“V”形反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累计上涨12.67%、9.34%、13.23%。站在2025年的起点,投资者高度关注今年A股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良性循环可期对于2025年A股的驱动因素,险资机构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基本面驱动更加值得期待。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