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资举牌次数创近四年新高 高股息资产炙手可热
近日,平安人寿举牌工商银行H股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全年险资举牌次数达到20次,举牌方包括紫金财险、长城人寿、瑞众人寿、新华保险等8家保险机构,涉及华光环能、无锡银行、城发环境、江南水务等多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和被举牌上市公司家数均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

1月7号超百只新发基金备战春季行情 机构称“短期震荡或为主旋律”
随着新一年行情徐徐展开,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布局春季行情,多只新产品进入发售期。数据显示,当前有上百只基金产品正在发行或已定档发售,其中半数在去年12月初就开始筹划发行。在这之中,以指数产品为代表的权益类基金是主要布局方向。不过,开年以来,A股市场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三大指数均下跌超4%,上证指数再次逼近3200点。

多只权益类基金恢复大额申购
2025年伊始,已有7只权益类基金在波动中“开门迎客”。业内人士认为,1月市场整体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对一季度行情并不悲观,如A股调整到前期震荡下沿可积极布局,预计2025年指数仍将呈现上行态势。

80只基金5年净值翻倍 基金长跑健将是如何炼成的?
投资界有句老话: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寥若晨星。四五年前,新能源板块迎风起舞,有两位基金经理因重仓新能源板块先后登上年度冠军宝座。此后市场风格切换,新能源板块遭遇调整,冠军的光环也随之黯淡。采用极致押注的投资风格,可能让基金净值在短期内暴涨,但拉长周期来看,大多乏善可陈。与之相对应的是,过去五年,在跌宕起伏的行情中,少数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净值逆势上行,收获时间的玫瑰。

超百只新发基金开年战鼓擂 权益类基金“扛大旗”
2025年新基金迎来“开门红”,超百只基金扎堆发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6日,146只基金(A/C类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正在发行,其中,2025年1月1日起开始认购的就有62只。

一日售罄频现!2025年基金行业“第一把火”燃起来了
2025年基金行业的“第一把火”,由互认基金点燃。2025年1月1日,《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互认基金新规”)正式开始实施,新规最受市场关注的修订莫过于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近日,多只“封盘”的互认基金重启内地销售,但“僧多粥少”,新增的额度迅速被各路资金一抢而空,多只互认基金在恢复内地销售当天便再度“闭门谢客”,“一日售罄”频频出现。

又有两只互认基金 暂停申购!
又有互认基金“一日售罄”。2025年1月6日,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宣布暂停内地申购。摩根旗下香港互认基金暂停内地申购公告显示,摩根基金(亚洲)有限公司决定,自2025年1月7日起,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暂停接受内地投资者的申购申请,即暂停接受2025年1月6日申请截止时间后的投资申购。

一周之内 43只新基金来了!被动型产品占主流
1月6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根据目前安排,本周(1月6日至12日),全市场有43只新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将开启首度发行,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久违的“超级发行周”,产品发行数量为近70周以来的最高值。近30只产品同日齐发据数据统计,本周内首发的43只产品中,有26只产品均于1月6日首发。

多只基金 密集提高净值精度
2025年开年以来,基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频频出现。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公告,因旗下基金发生赎回,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决定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涉及产品以纯债基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利率债演绎极致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破1.6%。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已过度交易“弱现实”,短期波动或加大,中期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

上周公募调研47家公司245次 这家有色金属公司最受青睐
新华财经上海1月6日电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共有98家公募机构参与到47家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到5大证券板块和32个申万二级行业,合计调研次数245次。数据显示,上周公募参与调研的47家A股上市公司中,28家公司被调研不少于2次,其中13家被调研2-4次;9家被调研5-9次;6家被调研不少于10次。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