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震荡走低,油脂棉花白糖等期货市场动态分析

网络 2025-10-15 08:51:10
期货研报 2025-10-15 08:51:10 阅读

  豆类

需求前景不明,美豆震荡走低

  周二CBOT大豆下跌,受累于美豆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持续停摆,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有关出口、需求及收割进度的关键数据,使交易员更为谨慎,不愿在市场上大举押注。11月大豆期货合约下跌1-1/4美分,结算价报每蒲式耳10.06-1/2美元。国内市场,夜盘连粕低位收涨,空头平仓推动价格低位反弹。主力合约继续在2900元/吨附近反复测试。中美贸易战不确定加剧,短线操作为宜。期货市场波动频繁,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

  油脂

美豆油低位震荡,加菜籽震荡收涨

  周二CBOT豆油期货低位震荡,国际原油走低对其形成打压,12月豆油期货合约下跌0.03美分,结算价报每磅50.57美分。夜盘连豆油低位收涨,空头平仓支撑价格。周二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连续第三日收低,受获利了结和疲弱的市场情绪打压,同时交易商等待将提供进一步线索的出口数据。夜盘马棕油低位震荡。受此影响,国内夜盘连棕油低位收涨,价格重心下移。周二ICE加拿大油菜籽收涨,因对中加贸易关系的乐观情绪提供了支撑。11月油菜籽期货收涨8.20加元,结算价报每吨615.60加元。夜盘菜油继续回落。市场对于未来加菜籽采购的悲观情绪略有缓和。近期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多变,油脂市场的影响因素增多,市场宽幅震荡延续,等待市场企稳入场。

  棉花

美棉下跌,贸易情绪紧张

  美棉下跌,投资者权衡贸易摩擦对全球棉花需求的影响,而油价下跌则增加了压力。12合约下跌0.08美分/磅,跌幅为0.1%。贸易紧张局势正在影响棉花需求,并可能抑制产量。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持续停摆,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等关键数据,使交易员更为谨慎,不愿在市场上大举押注。夜盘郑棉小幅震荡。近期郑棉在下方13000元/吨左右找到支撑。籽棉收购价格持稳,郑棉上有压制下有支撑,多空博弈激烈。操作上建议以短线交易为主。

  白糖

原糖收高,盘中触及近四年半低点

  原糖期货收高,盘中触及近四年半低点后反弹。03合约上涨0.27美分/磅,涨幅为1.7%。巴西甘蔗技术中心(CTC)称,9月份,巴西中南部地区甘蔗平均生产力为每公顷71.9吨,高于去年同期时的每公顷70.4吨。郑糖夜盘偏强震荡,跟随外盘回升。但总体供应压力仍然较大,操作上建议以短线交易为主。白糖期货市场受国际供需影响显著,需关注巴西产区动态。

  苹果

震荡运行,关注新季苹果产量表现

  周二,苹果期货小幅下跌。主力合约AP2601震荡运行,收8664,较上一交易日跌0.01%,减仓0.6万手,持仓12万手。新季晚熟苹果逐渐摘袋,主产区天气表现不佳,预计上市时间略有推迟。陕西地区新季晚熟富士总体表现为果个偏小,小果占比较高。陕西产区客商订货积极性比较高,成交价格平稳。苹果收购阶段即将来临,关注新季苹果产量表现,盘面或兑现前期市场的减产预期,后期驱动逻辑转向需求端。操作建议多单考虑止盈离场,暂时观望。

  生猪

二育及惜售支撑,现货企稳反弹

  周二生猪期货反弹,主力LH2511暂报11450元/吨,较上日结算价涨2%,因养殖端扛价及二育入场使得现货止跌企稳。现货方面,据我的农产品网,全国均价10.83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2元,最低价广西9.93元/公斤,最高价福建11.46元/公斤。基本面来看,根据各口径仔猪出生数据及饲料产销数据来看,四季度供应依然宽松。但现货连续下跌后,养殖端挺价及二育入场,现货或迎来短线反弹,不过考虑盘面仍升水较大,期货反弹空间料有限。操作上,短线交易。

  玉米

夜盘反弹,短线交易为主

  周二夜盘玉米期货反弹,C2511暂报2096元,较上日结算价涨0.43%,因中储。现货方面,据汇易网,玉米价格维持弱势基调,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进一步走低;东北、华北玉米价格继续承压;14日哈尔滨直属库挂牌收购玉米,三等国标价格2060元/吨,较上年低开40元/吨,上年开秤时间10月6日。北方玉米散船集港价格2070-2080元/吨,较昨日下跌30元/吨,集装箱集港2170-2180元/吨(新粮,含低毒),较昨日持平;广东蛇口散船2290-2310元/吨,较昨日下调20-30元,集装箱报价2420-2440元/吨,较昨日持平。基本面来看,国内主产区玉米进入收割期,而养殖端利润大面积亏损,下游需求预期偏差,供需面继续压制玉米市场。但从玉米新作成本及相对小麦比价来看,玉米估值不高,限制继续下行空间。操作上,短线交易。

(文章来源:国信期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