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航运风险管理新利器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运行已满两年,在运价高波动的背景下为我国航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有力工具,助力航运产业“补短板、提能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累计运行483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6104.91万手,累计成交金额5.28万亿元,日均成交量12.64万手,日均成交金额109.42亿元,期末持仓量7.95万手,日均持仓量8.43万手。
业内反响积极
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加上近年来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贸局势影响,运价波动显著。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至今,航运产业链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提升。企业普遍认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表现较好地反映了市场对后续运价波动的预期。
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表示,当前一些企业尝试直接参与,进行买入套保,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和贸易商合作,进行交割月套保。企业认为,在现金交割模式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期现收敛效果较好。
“目前,货代企业的参与最为积极,因为他们需要承担运费高波动的风险。”方正中期期货海运和宏观分析师陈臻表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可以为货代企业提供远月报价参考,同时还提供套保工具对冲未来运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雷悦告诉记者,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仅能提升货代企业在现货市场的报价竞争力,也有助于深化差异化服务能力。
解决参与痛点
记者了解到,航运产业链客户在参与期货市场时依旧面临诸多痛点。一是认知门槛,多数企业对期货基础知识体系及套期保值核心逻辑的理解尚不充分;二是波动归因的复杂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价格波动既受现货市场供需基本面驱动,又受宏观事件的脉冲式影响;三是资金压力,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合约价值较高,对货代企业构成显著的资金压力。
针对这些痛点,期货公司应提供更多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市场沟通机制,推动货代企业与期现经验更丰富的贸易商协同合作。
未来前景可期
展望未来,雷悦表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套保主体将进一步多元化,套保模式也将持续丰富。陈臻表示,不仅货代企业和货主企业会参与其中,船公司也有可能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运价风险管理,境外机构的参与度也会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