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仲翔:量化投资“慢”哲学与中国市场深耕
财联社8月8日讯(记者封其娟)作为RAFI基本面量化策略联合发明人及SmartBeta策略开拓者,许仲翔在国际量化投资圈举足轻重。从学术到实战,从美国到亚洲再到中国,他始终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许仲翔回顾创业历程,2002年创立ResearchAffiliates,将基本面量化投资推向市场;2016年拆分锐联亚洲、成立锐联财智;2009年与国内头部公募合作,2021年旗下上海锐联景淳投资成为外商控股私募基金管理人。
许仲翔兼具“学术”与实战经验,认为量化投资关键在于科学而非“学术”。他提出投资“慢”哲学,反对暴利神话,提倡“赚慢钱”。
许仲翔的投资“慢”哲学
许仲翔坦言,看到别人短期内跃升会焦虑,但拉长周期看,暴涨过的公司往往最终暴跌。他认为,投资与商业的终极真相是持续盈利者从无暴利神话,人性渴望快钱,但逻辑必然性注定不可持续。
许仲翔团队遍历多个市场的股市数据,结论始终一致:没人能持续跑赢市场,也没有方法能精准预判下一个苹果或阿里巴巴。
他也强调,投资的核心概念简单,而无非就是两个选择:要么承受高风险追求高回报,要么接受低风险获取低收益。妄想轻松持续获利符合人性,但不符合投资本质。
他指出,在A股市场,单纯持有沪深300指数未必能享受到复利。主动管理的价值,在于筛选真正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避开产能过剩、估值过高的行业。
市场非理性波动永远存在,必须生出敬畏之心。他谈到,一方面,敬畏对手;另一方面,敬畏市场,核心是敬畏未知。
许仲翔总结,上涨时点及领涨板块、标的不可预测,但应对之策有二:一是充分分散;二是量化赋能。
量化投资的科学性与本土化实践
许仲翔认为,个体特质不可复制,量化研究的核心是借助海量数据验证规律的高度可重复性。
锐联的量化模型围绕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两大维度构建。许仲翔指出,量化策略的构建与优化高度依赖系统化的学术理论框架。
他介绍,锐联专注于基本面量化与低频量化领域。国内监管对高频量化态度审慎,锐联依托海外市场的海量数据,能够更好的对投资策略进行本土化调整。
许仲翔承认,海外机构本土化的失败案例远多于成功案例。桥水在华的多资产配置策略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锐联的产品线策略存在差异。
A股的“成长阵痛”与进化逻辑
许仲翔认为要理性看待市场发展阶段差异,美国市场早年也经历过浮躁期。国内监管制度并不逊色于国外,甚至日趋完善。
在他看来,国内监管趋严的根源是,基金经理的高昂薪水与基民的惨淡收益长期背离。转型的关键并非单靠监管或行业自律,而是认知升级驱动的系统性进化。
他直言,从规模和潜力来看,全球真正值得重点布局的就是中美市场。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发展阶段恰逢互联网时代,数据从一开始就比美国早期更“干净”。
他坚信,中国市场会遵循市场从草创到成熟的普遍规律,最终走向类似海外市场的成熟阶段。自2009年以来,锐联始终目标明确,全方位深耕中国市场。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