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全球科技竞争前沿与商业化加速

网络 2025-07-18 11:40:22
期货研报 2025-07-18 11:40:22 阅读

财联社7月18日讯(记者崔铭)被誉为人类能源问题终极解决方案的可控核聚变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7月17日,上交所举办“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20余家产业链企业及近30家金融机构参会。沙龙主题为“可控核聚变:未来终极能源‘核’心”,探讨产业发展前景、技术突破时间表等。

据悉,自2024年11月以来,上交所已举办五期未来产业沙龙,聚焦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旨在促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

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取得先发优势

我国已将支持可控核聚变产业纳入顶层设计,政策频出。可控核聚变产业包括材料、主机、系统、应用等多个环节,我国在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在沪市公司中,已涌现出一批实力强劲的链主型龙头企业。例如,中国核电(601985.SH)深度参与CFETR项目,中国核建(601611.SH)承担了ITER核心部件制造与安装。

科创板方面,国光电气(688776.SH)为ITER研制的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是全球首台套达到核工业技术要求的产品。爱科赛博(688719.SH)的磁体电源等已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

产业链上下游产研投联动助力商业化加速

参会嘉宾热议技术发展、商业化及投资估值等话题。业内对以托卡马克为牵引、多种技术路线交叉验证的发展模式已有一定共识。

有企业提出,当前高温超导带材这一降本增效的关键材料具有一定技术不确定性,而我国低温超导材料可为高温超导提高可靠性提供借鉴。

也有企业提到,人工智能为稳定性测试、产品设计提供更多模型,有利于缩短验证周期。在场投资机构亦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引导作用。

对于核聚变商业化问题,从产业链上游企业近年订单规模、产能规模稳步增长可以看出,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已在加速推进。

产业链相关企业表示,技术验证、产能扩张资金需求较高,希望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创投机构建议相关企业坚持错位竞争,合理安排资源投入。

二级市场方面,有公募基金表示,业内正在积极申报、发行聚焦核聚变领域的基金和指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1+6”改革政策将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抓紧推动深化科创板改革相关配套制度落地见效,践行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